参考文献(第1页)
参考文献
[1]周启蕾。物流学概论(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6。
[2]张余华。现代物流管理(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1。
[3]尹章池,张麦青。现代出版物物流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
[4]刘灿姣。中国书业物流发展战略[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5]张文斌。出版物流管理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6]朱诠。出版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7]华聚良。中国书业物流问题和解决之道[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12-02(008)。
[8]李彦宏。“配”与“送”的结构性矛盾[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07-03(003)。
[9]许洁。与时俱进的书业物流巨无霸:荷兰中央书局[J]。出版科学,2011(6)。
[10]林竹鸣,刘振滨。组织经济学视角下出版物流整合路径选择研究[J]。中国出版,2014(1)。
[11]王思语。关于出版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2(15)。
[12]费秀红。基于供应链体系的现代出版物流模式优化[J]。科技与出版,2014(7)。
[13]马文静,吴东亚。ISLIOID协同标识体系在出版物流领域中的应用[J]。出版参考,2017(4)。
[14]喜崇彬。新华联合:探索现代图书出版物流升级之路[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6(1)。
[15]王冬。探究出版物流的信息化运作[J]。科技与出版,2015(2)。
[16]徐晓燕。凤凰新华图书物流中心布局设计与车辆路径优化[D]。南京:南京大学,2013。
[17]王迪,付强。试论二维码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J]。经济师,2013,(08)。
[18]杨小春。图书出版业智慧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7,(04)。
[19]王传臣。数字出版业和传统业共生模式的供应链建模与优化[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20]何国军。基于协同理论的出版供应链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21]张旭凤,康佳星,吴子敏。图书配送中心拣选区储位优化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22]张亚军,李建强,张玉霞。国内图书逆向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5,(10)。
[23]王海云,费秀红。出版业互惠式供应链物流模式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