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学会库存成本管理(第3页)
即
R=LT×D360
在需求和订货提前期都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安全库存:
订货点=(平均需求量×最大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安全系数×最大订货提前期×需求变动值
(2)订货批量:一次订货所订的物资数量。订货批量的确定要审慎,因为它直接影响库存量。它由两个因素决定:需求速率越高,批量越大;经营费用越高,要求总费用最省。
(3)实施办法:先确定一个订货点和订货批量,随时检查库存,当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
(4)实施条件:①它只适用于订货不受限制的情况,也就是说它只适用于物资供应充足、供大于求、自由流通的市场。②它的直接应用只适用于单一品种的情况;如果要实行几个品种联合订购,则还要进行灵活处理才行。③应用于确定型或随机型需求。④一般多用于C类出版物或物资(即库存品种数分总数的50%~70%,占用资金5%~10%)。
2。定期订货法
(1)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进行订货补充库存的一种管理方法。
定期订货法的原理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和最高库存量,周期性地检查库存,根据最高库存量、实际库存、在途订货量和待出库商品数量,计算出每次订货量,发出订货指令,组织订货。
订货周期:它是指决定订货的时机,就是定量订货法的订货点,也是订货的间隔期。订货周期取决于订货费用、保管费用和需求量。
订货周期T的确定公式:
T*=2SCiR
T*为经济订货周期;S为单次订货成本;Ci为单位商品年储存成本;R为单位时间内库存商品需求量(销售量)。
(2)最高库存量:定期订货法的最高库存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依据。
最高库存量Q的确定公式:
Qmax=(T+k)+Qs
Qmax为最高库存量;为T+k期间的库存需求量平均值;T为订货周期;k为平均订货提前期;Qs为安全库存量。
(4)订货量:由当时的实际库存量的大小决定,用最高库存量减去实际库存。订货量的确定公式:
Qi=Qmax+Qni-Qki-Qmi
Qi为第i次订货的订货量;Qmax为最高库存量;Qni为第i次订货点的在途到货量;Qki为第i次订货点的实际库存量;Qmi为第i次订货点的待出库货量。
(5)实施条件
①它的直接运用只适用于单一品种的情况。
②它不但适用于随机型需求,也适用于确定型需求。
③多应用于A类出版物(即库存品种数占总数的10%~20%,占用资金70%~85%)或物资,即品种少而价值高,比较重要的出版物资。
五、评价库存控制的主要指标
(1)吞吐量:指报告期内经由水路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包括邮件、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以及补给运输船舶的燃料、物料和淡水。
(2)库存量:即库存物资的数量。凡是处在储存状态的物资,都可以称作库存物资。
(3)库存图书周转率:库存周转率等于销售的物料成本除以平均库存。在这里,销售的物料成本是指公司完成的最终产品销售所包含的物料的总成本,而平均库存则是指所有原材料、在制品、成品以及所有在手的呆滞物料的平均库存。
六、库存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虽然库存成本的控制对企业的整体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一味地强调库存成本的控制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积极的作用,甚至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库存成本控制的两个前提条件:服务水平与物流总成本。
成本和服务相对来讲是一对相互制约的因素:服务越好,成本越高;反之亦然。成本管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服务水平去单独追求成本的降低。目前的市场为买方市场,且各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企业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产品的销量和市场的占有份额。而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种因素(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服务和市场推广)中,产品质量和价格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透明化和快速传播,在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中的差异越来越小,客户越来越多地将企业的交货时间和服务水平作为衡量和选择的重要因素,而且企业的交货和服务作为软性的管理内容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其他竞争对手模仿。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一个合理的服务水平。这一服务水平既要符合行业的整体现况及客户的期望要求,以控制企业的成本开支,又要略高于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随后企业还需要在满足这一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尤其是对成本的控制来压缩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为企业下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创造条件。库存成本仅仅是物流总成本的一个方面,而物流总成本是指输入端到输出端物料流的整体成本。物流总成本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单方面的优化,如单纯地降低仓储成本、减少库存成本、优化运输成本等。所以对库存成本的控制还应在追求物流总成本最低的前提下,平衡各个物流的运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