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曙光(第2页)
“把‘投机’变成‘服务’。”林青山目光沉静,“把你看到的‘信息差’,变成你提供的‘价值’。”
许蔓华怔住了。“服务”?“价值”?这些词对她来说,有些陌生。
“举个例子。”林青山耐心解释,“你知道砖窑厂需要手套,也知道后勤科有积压。如果你只是一个倒卖的,那么你的价值就是承担风险,把东西从A地搬到B地,赚取差价。风险你自己担,利润不稳定,而且见不得光。”
“但如果你换一种方式呢?比如,你成为连接后勤科和砖窑厂的桥梁。你帮助后勤科系统地、合规地处理积压库存,帮助砖窑厂稳定地获得他们急需的、价格合理的劳保物资。你从中收取合理的‘信息服务费’或‘协调费’,并且让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可见’、‘可控’。”
许蔓华的眼睛微微睁大。林青山的话,为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不再是躲在阴暗处偷偷摸摸的交易,而是……一种可以被摆在明面上的、提供价值的活动?
“这……这可能吗?厂里怎么可能允许?”她感到不可思议。
“事在人为。”林青山意味深长地说,“计划经济不是铁板一块,它有很多低效和僵化的地方。改革的春风已经吹起,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流通’这些提法,不是空话。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合规的方式,去做那些客观上有利于提高效率、解决需求的事情。”
他顿了顿,看着许蔓华若有所思的表情,继续点拨:“比如,你可以试着以车间工会或者团支部的名义,发起一个‘支援乡镇企业,清理积压物资’的活动。名义是‘协作’、‘互助’,流程上符合规定,实质上解决了双方的问题。而你,可以作为具体的经办人……”
许蔓华的心跳再次加速,这一次,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感。林青山描绘的图景,风险大大降低,虽然操作起来可能更复杂,需要更多的智慧和人际协调能力,但前景却光明得多!
这不是让她放弃,而是让她升级!
“我……我需要好好想想……”她喃喃道,感觉脑子里塞满了新的信息,需要时间消化。
“不急。”林青山站起身,“你先安心照顾许师傅。钱的事情不用担心。厂里和派出所那边,我也会酌情帮你沟通。记住这次的教训,但也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否定了自己的眼光和勇气。有时候,错的不是方向,而是走路的方式。”
他又看了一眼昏迷中的许根生,轻轻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病房。
许蔓华坐在床边,握着父亲的手,久久没有动弹。
窗外,夜色依然深沉,但东方的天际线,似乎已经透出了一丝极淡、极微弱的曙光。
林青山的话在她脑中反复回响——“服务”、“价值”、“合规的方式”、“搞活流通”……
一次近乎毁灭性的失败,一次从天而降的救援,一番振聋发聩的点拨。
这一夜,她失去了所有本金,经历了牢狱之险,却仿佛得到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一种全新的视角,一条可能更稳妥、也更宽阔的道路。
父亲的手动了一下,发出微弱的呻吟。
许蔓华立刻俯下身:“爸,我在。没事了,医药费有办法了。”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重新凝聚起来的、坚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