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指标落地(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从省城回来后的日子,是在希望与焦虑的交织中度过的。许蔓华一边继续维持着工会那些不痛不痒的“互助”项目,一边密切关注着红旗砖窑厂那边的消息,心里还惦记着苏晓梅整理的、关于赵北望需求的清单。

她感觉自己像走在一条细细的钢丝上,一端是体制内那条看似光明却步履维艰的康庄大道,另一端是外面那片充满诱惑却风险莫测的野蛮丛林。而“计划外指标”,就是横亘在两者之间,那道勉强可以落脚的、脆弱的桥梁。

半个月后,转机终于出现。

先是红旗砖窑厂的王主任兴冲冲地跑来告诉她,县工业局同意了他们的申请,已经将报告转呈到了市区物资局!虽然市区物资局那边态度暧昧,没有立即批准,但也没有驳回,只说“研究研究”。

紧接着,许蔓华接到了省机械工业厅陈新民副处长办公室打来的电话——不是找他,是电话通过厂办总机转到了工会!这在信息闭塞的厂里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电话里,陈处长的语气依旧平淡,但透出的信息却让许蔓华心跳加速:“许蔓华同志吗?关于红旗砖窑厂申请计划外协作指标的事情,我们和地区物资局沟通了一下。考虑到他们反映的生产困难确实存在,并且有成功的互助先例,地区物资局原则上同意,特批一个试点额度。”

试点额度!

“额度不大,”陈处长继续道,“包括十吨特定规格的角钢,和五十套指定型号的轴承。这些物资,由地区物资局协调从有库存的单位调拨,指定由你们第三机床厂工会作为协作对接方,与红旗砖窑厂完成具体交接。价格按国家调拨价上浮百分之十五。相关文件会下发到你们厂办和地区物资局。”

国家调拨价上浮百分之十五!这远低于黑市价格,但比纯粹的积压品处理价要高!更重要的是,这是合规的、有文件的!

“谢谢陈处长!谢谢领导支持!”许蔓华握着话筒的手都在发抖。

“不用谢我,是你们自己的工作做到了前面。”陈处长公事公办地说,“记住,这是试点,一定要规范操作,做出成效。后续能否扩大,就看这次的效果了。”

挂断电话,许蔓华靠在墙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兴奋感又支撑着她。

她成功了!她真的撬动了体制的裂缝,拿到了计划外的指标!

消息很快在厂内小范围传开。吴主席和李大姐对此表示祝贺,但同时也更加谨慎,反复叮嘱许蔓华一定要“严格按照文件办事”、“所有流程清晰透明”。厂办那边也打来电话,表示会配合接收文件,但具体操作还是由工会负责。

这意味着,压力和责任,完全落在了许蔓华肩上。

她立刻行动起来。首先,她拿着即将下发的文件精神(陈处长电话里透露的),去找后勤科和财务科预先沟通交接和付款流程,确保文件一到,就能迅速启动,避免节外生枝。

然后,她亲自去了一趟红旗砖窑厂,与王主任敲定最终细节。当王主任看到许蔓华带来的、盖着第三机床厂工会公章(根据文件精神预先准备)的协作意向函,以及上面列明的角钢和轴承型号、数量以及那“令人感动”的价格时,激动得差点老泪纵横。

“许同志!不,许干事!你真是我们砖窑厂的大恩人!”王主任握着她的手用力摇晃,“有了这批东西,我们好几台停转的机器都能修好了!生产效率至少能提高三成!”

看着王主任发自内心的喜悦,许蔓华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这种创造价值、解决实际困难带来的满足感,是之前偷偷摸摸倒卖手套时从未有过的。

然而,就在她以为一切顺利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出现了——运输。

文件明确规定,物资由库存单位(位于邻市的一家钢铁厂和一家轴承厂)直接发货,运输由接收方自行解决。

十吨角钢和五十箱轴承,这不是刘师傅那辆“顺风车”能捎带的量了!需要找专业的运输车队,而这需要一大笔运费!这笔钱,文件里没有规定由谁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