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 3 大学其他方面规划(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精通一项技能。无论什么,你总要学一个会一个,如英语口语好,计算机打字速度快等,这是通过实际操作证明你的最好方式,当然建议你还是优先发展所学专业方面的技能,这样可以做到一脉相承,更容易证明自己。

培养一项专长。包括但不局限于技能层面的东西,专业方面的也可以,但最好是专业外的,如搜集资料的能力很强,或者可以连续3天不睡觉但干劲还很足。总之,除了掌握一项技能之外,你还要额外再培养一项专长,只要每天拿出30分钟或者每周拿出一天专门做这个就足够了。

培养几个爱好。爱好是休闲的最好方式,你可以选择和大家在一起的爱好,如打球;也可以选择独处的爱好,如养花、吹笛子等。当然最好培养几个高雅的、未来应酬可能用得上的爱好(虽功利但很有效,如果你不认同,可以选择让自己自在的爱好)。总之,爱好是你放松、打发时间和专注的最好手段。

博览群书。可以什么都看,给你一个数量要求,1000本,大学三到四年,无论什么书。好处就不说了,要提醒的是,很多书你现在不看,这辈子就永远也看不了了。

交几个良师益友。人生何以解忧,唯有良师益友。数量不用太多,几个就足够了,这可能是你一辈子的朋友,有一个可以交往一辈子的知心朋友十分不容易。

做义工。学会为别人担忧和分忧,别动不动就提钱,钱是你一辈子要面对的东西,大学里别太和钱计较了,否则你就失去了人生最后的纯真和热情。多做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多为社会需要的人尽义务,不为钱。

攒钱。不多,一个月就100元,为什么?因为你还不太懂钱,不太会利用钱,但你却要时刻花钱。你说你可以开源,是的,你可以赚钱,但请你能够连续一年每月攒100元,而不是总量达到就可以了。什么时候用?大学期间一定不要用,毕业时特别需要时再用,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能坚持到月薪1万时再处理。这将是一种非常好的考验自己、管理自己、抵制外在**的方式。

(资料来源:http:blog。sina。。gquan)

课后阅读

给大学生的15条忠告

1。知识不等于能力。如果你的全部学识与才华都能通过Google轻而易举地搜索出来,在人人都会上网的年代,你的价值就等于零。

2。中学需要“信”,大学需要“疑”。进入大学以后,当务之急就是赶紧从标准答案中解脱出来,从“信”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

3。大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玩的。如果你更多的时间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吃饭、睡觉、谈恋爱、玩游戏,你就不是在读大学,而是在吃大学、睡大学、谈大学、玩大学。

4。从高考结束到大四毕业离校,满打满算也就49个月。你只需要用一张小小的便笺纸,画一个7×7的表格,你全部的大学生涯就在这张不足0。004平方米的小纸片上。看看你的表格里有多少个钩、多少个叉,你就会清晰地知道那些已经永远逝去的岁月是如何蹉跎掉的。

5。天天读烂书,迟早变成猪。一定要多读好书,尤其要多读原著。中国和美国差不多同等基础的新生进入大学,为什么毕业时的学术水平却有了天壤之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内的大学并不鼓励学生阅读和研究原著。

6。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编织一张网。

7。如果把职业兴趣简称为I,职业能力简称为A,职业前景简称为P,我们与某份职业的适合度简称为S,那么,职业规划可以通过公式表述为:S=I×A×P。为什么是相乘而不是相加?因为I、A、P这三项指标中的任何一项都拥有一票否决权。

8。我原则上反对大学生读双学位。至于双学位与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这实在是流传甚广的一个误区,因为双学位完全不同于第二学士学位。

9。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分制选修出来的。中国的大学早已实行学分制,充分利用选修的自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10。即使你没有考上名牌大学,那也并不代表什么。这唯一能说明的就是:你在高考的考场上输给那些考上名牌大学的人了。而人生的考场又何止高考那两天呢?

11。进入大学的时候,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账户,我们在大学四年里一点一滴地往里面存财富,等到毕业以后再一点一滴地取出来。健康便是这笔财富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12。争你们个人的权利,便是为国家争权利;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

13。超过一半的人脱离了良好的写作能力,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多读,多想,多写,多改。这个“八字方针”对于包括分析性写作在内的各种写作都是适用的,就连写情书也不例外。

14。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误以为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无比重要?归根结底无非是四个字:以讹传讹。为什么我会相信这个?因为别人这么说。为什么别人会这么说?因为他听别人这么说。

15。生活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食堂不可能每餐都提供你最喜欢的菜肴,可你依然需要填饱肚子;你最喜欢的那件衣服总有换洗的时候,可你总不能在这个时候裸奔出门。妥协不等于懦弱,它在某些时候甚至接近于勇敢。就好比相爱的两个人在吵架时先说出“对不起”的那个人未必真的错了,只是他比对方更加在乎,更加珍惜。

(资料来源: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思考题:

1。你认为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有哪些不同?

2。作为大学新生,谈谈你对全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环境有怎么样的期待和选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