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第2页)
陛下特意召老夫前去,明面上是询问政务,真正的用意,恐怕全在这位程世子身上。他不由得想起月前宫宴上,那个跪在殿中书写罪己诗的清瘦身影,以及后来传闻中陛下对程家格外开恩的处置。
“陛下将此人放在老夫门下,究竟是何用意?”张济心念电转,“是要老夫严加看管?还是……另有深意?”
程瑾行至堂中,面向主官立定,双手执笏,极为恭敬地行再拜之礼,同时清晰禀明:“新授左补阙臣程瑾,参谒侍中。”
礼毕,她保持躬身姿势,双手捧着告身,趋步上前,恭敬地置于张济案上,随即退回原位。
张济微微抬手,声音平和:“程补阙受礼。”随即对堂下吩咐道:“看座。”
一名令史搬来坐榻,置于侧下方。程瑾再次向张济行揖礼谢座,而后才走到榻前,正襟危坐,身体挺直,静候训示。
她飞快地抬眼扫视这间属于门下侍中的厅堂——陈设简朴却庄重,案头文书堆积如山,整个空间仿佛都浸染着墨香与一种无形的威压。
张济并未立刻翻阅她的告身,而是目光沉静地看向她,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左补阙之职,核心在于供奉讽谏,随驾扈从。无论是朝廷颁布的诏令,还是各部门上奏的事务,若你觉得有不妥之处,或于国无益、于民不便,皆可进言。小事可上奏疏,大事则当庭辩驳。官职虽不算极高,但责任重大,所见所闻,都需留心体察。望你尽心为朝廷办事,莫要辜负了陛下的恩典。”
程瑾闻言,立即从坐榻上起身,躬身应道:“下官谨记侍中教诲。”
张济微微颔首,语气转为告诫:“门下省是机要重地,规矩是第一位的。你需谨言慎行,清廉勤勉,一切据实办理,依理判断。需知,在这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份文书,都可能关系到国策与民生。”
“下官谨遵侍中教诲,”程瑾再次躬身,语气恳切:“定当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以报陛下隆恩。”
“嗯。”张济见她态度恭谨,略感满意,这才开始安排实务:“你初到省中,于制度典故、政务流程尚不熟悉。首要之事,并非急于进言。”
他略一沉吟,吩咐道:“今日起,你先去甲库(档案库),将去岁至今的所有诏敕存档与重要奏抄通读一遍。尤其留意各类政务的批复先例与行文规范。待熟稔之后,再至给事中麾下,协助进行文书的初步分类与摘要。在未通晓省务之前,朝会暂不必列席。门下省不是清谈之所,你需静心学习,循序渐进,不可躁进,明白吗?”
程瑾心领神会,遂恭敬答道:“下官明白,定当潜心学习,遵从安排。”
张济审视她片刻,见其并无年轻子弟常有的骄矜之气,神色间反而流露出沉稳好学的态度,便微微颔首,向堂下吩咐道:“唤郑录事来。”
不多时,一位约莫三十出头、身着浅绿色官袍的官员步入堂内。他目光沉静,举止间透着干练。此人是门下录事郑明,秩从七品上,掌受事发展,勾检稽失,是省中熟知政务、通晓流程的核心事务官。
“郑录事,”张济吩咐道:“这位是新任左补阙程瑾。他初到省中,你带他去甲库,告知查阅规章,并安排他近日先协助整理文书,熟悉政务流程。”
郑明拱手领命:“下官遵命。”随即转向程瑾,语气平和:“程补阙,请随我来。”
程瑾向张济再行一礼:“下官告退。”随后便跟随郑明离开了侍中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