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家信(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赵清城步入一处亭子坐观园景,亭前是一池碧水,四周种满了凤仙花。

赵清城望着凤仙花花根处,发现此处泥土比其它处更为湿润,显是新近种植。不禁叹道:“这张参知实在是个风雅之人,还会不时调整花园的布置。在下有幸看到这园中美景,病都好了大半。我最喜爱这凤仙花的味道,不知可否近前一闻啊?”说罢,他用询问的眼神望着青骜。

青骜摊开双手,笑道:“难得公子有如此雅兴,请便。”心想:看来长相俊俏的公子哥果然都喜爱花花草草。这赵公子的好友端王爷,也总是鬓上插着鲜花,想来他也要摘上几朵来戴。

赵清城躬身在花丛之中一边嗅着花香,一边啧啧赞叹。他的鼻子突然微微抽动,眼中波光一闪,随即便悠闲地走出花丛,对青骜道:“哎呀,今日真是不虚此行。我的右臂已经能活动自如了,在下想麻烦贵府派人给我府中的管家谦叔送封家信,我一夜未归,怕他惦念。”

“公子放心,小人一定安排个妥当的人去送信。”青骜应道。

“多谢仁兄,我现在就回去写信。不知参知大人何时有空,在下想稍后去拜见。”

青骜道:“甚好,小人现在就去通知老爷。”

赵清城回到屋中,沉吟片刻,提笔写了一封书信。

“国姓爷,张参知请您到书房一叙。”门外传来青骜的声音。

赵清城微微一笑,将信封放入袖中,整了整衣衫,缓缓走到门前,推开门,只见青骜站在门外,脸上带着一丝急切之色。

赵清城从袖中取出信封,递给青骜,说道:“这封家书烦请仁兄代为转交。”

青骜接过信封,微微点头,转身离去。

张参知虽然位高权重,为人却颇为谦和。听闻赵清城前来拜见,亲自步出书房相迎。他微微弓身颔首,道:“国姓爷光临寒舍,老夫未能及时拜见,礼数不周,还望见谅。”

赵清城弯腰抱拳,行了个武将之礼,道:“多谢张参知的救命之恩。”

张参知连忙道:“不敢当,不敢当,请进老夫书房一叙。”

赵清城步入张参知的书房,发现书房窗外翠竹环绕,房内布置十分典雅。二人进入书房,分宾主坐下。

简单寒暄之后,赵清城道:“在下几日后就要赴任西夏特使,边关的事想要请教于大人。”

张参知道:“不敢当,老夫在韩琦宰相手下任个闲差,只知些朝内的琐事。而国姓爷自幼生长在宋夏边境,受过多年大宋最顶级的斥候特训,是皇帝陛下放在边境的一只眼,且能够直接与陛下书信往来,深受陛下信任。老夫要是敢指教大人抵御西夏的防务事宜,岂不是在班门弄斧么?”

赵清城笑道:“张参知谦虚了,您虽在京城任职多年,但在下听友人说,您幼年时成长于宋辽边境。在下虽了解宋夏边境的情况,可对北边的宋辽边境并不熟悉。”

张参知仰头笑道:“哎呀,国姓爷要赴西夏任职,为何要了解辽国情况?老夫这段陈年往事可是没有几个人知晓,国姓爷不愧是一等的斥候,消息果然灵通。老夫幼年在山野间的日子颇为逍遥,国姓爷提起来,甚是怀念呐。我们同在边境成长,果然是颇有缘分。”

赵清城点头微笑道:“果然是有缘,不知大人的母亲可是辽国人?”

张参知眉梢微蹙道:“我父亲是宋辽边境监军,嫡母是大宋提督的女儿吕夫人,我自幼成长在吕夫人膝下。我那生身的母亲只是个外族的女奴,我也没见过几次,印象已经不深了。”

赵清城听出张参知不愿多谈,赶忙话锋一转道:“端王爷一直甚为敬重大人,颇想与您亲近亲近,不知大人可否至仙乐楼和端王爷一叙?”

张参知答道:“王爷盛情,老夫心领。然老夫年事已高,偏好清静。酒楼之喧嚣,实非老夫所喜。不如改至茶楼,以茶代酒,如何?”

赵清城:“悉听大人安排。在下身体已基本痊愈,不便在您府中多加叨扰,想明日就回去。”

张参知轻轻摇头道:“现在国姓爷重伤刚刚痊愈,身体还十分虚弱,务须留在我府内多调养几日。我给您安排的医师曾在外行医多年,见多识广,对您身上的毒颇为了解。您还是去西夏前,把体内的余毒清除干净,才能安心赴任啊。您就暂且住在这里,等到陛下寿诞之日,我们一起进宫去贺寿!”

赵清城拱手道:“多谢参知大人。“他的口气带着感激,但眼里却藏着一丝无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