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糍粑与邻家女孩(第2页)
她大概是想找个没人的角落躲起来。
沈梦瑶看着女孩消失的背影,心情沉重。这就是许多县城女孩的缩影,在“重男轻女”和“读书无用”的双重压迫下,艰难求生。
她的知意,如果不是她穿书而来,命运恐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林婉晴,这个她班上安静内向的学生,她的未来会怎样?沈梦瑶不敢深想,但一种同为师长和母亲的责任感,让她无法完全置身事外。
“妈妈……”怀里的沈知意小声叫她,把她的思绪拉了回来。
沈梦瑶收回目光,看着女儿依旧带着惊恐的小脸,亲了亲她的额头:“没事了,我们回家,妈妈给你做红糖糍粑。”
回到家,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纷扰。沈梦瑶开始忙碌午餐,也准备兑现对女儿的承诺。
她先将糯米粉加温水和成光滑柔软的面团,然后揪成一个个小剂子,在手心里搓成圆球,再轻轻压扁。
锅里放少许油,烧热后,将糯米饼放进去,用小火慢慢煎烙。很快,糯米饼就变得两面金黄,外皮微微鼓起,散发出焦香米香混合的诱人气味。
接着,她另起一个小锅,放入红糖和少量水,小火熬煮。红糖慢慢融化,变成粘稠深亮的糖浆,冒着甜蜜的气泡,浓郁的焦糖香气弥漫在整个小屋。
沈知意一直安静地坐在小凳子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妈妈忙碌。煎糯米饼的“滋滋”声,熬糖浆的甜蜜香气,都让她感到新奇而期待。她看着妈妈将煎好的、金灿灿的糯米饼捞出来,沥干油,然后淋上那深红透亮、热气腾腾的红糖浆。
糖浆顺着糯米饼流淌下来,亮晶晶的垂涎三尺。
沈梦瑶将做好的红糖糍粑端到女儿面前,又撒上一点熟黄豆粉:“来,知意,尝尝看,小心烫。”
沈知意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起一块,吹了吹,然后小小地咬了一口。外层微脆,内里软糯Q弹,混合着红糖的甜蜜焦香和黄豆粉的醇厚豆香,温暖的口感瞬间在口中化开。这是她从未尝过的美味,甜到了心里。
“好吃吗?”沈梦瑶笑着问。
沈知意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嘴里塞得鼓鼓的,含糊不清地说:“好……好吃!甜!”
看着女儿满足的小脸,沈梦瑶也笑了。简单的食物,却能给孩子带来如此纯粹的快乐。她希望这种甜蜜的滋味,能多冲淡一些女儿心中的苦涩。
午饭除了红糖糍粑,还有简单的炒土豆丝和青菜汤。沈知意吃得格外香甜。
饭后,沈梦瑶收拾碗筷,沈知意依旧主动帮忙洗自己的小碗。这一次,她的动作比之前熟练了一些,也不再弄得满地是水。
沈梦瑶看在眼里,欣慰之余,也有一丝心酸。这孩子,是在用行动努力证明自己“有用”。
下午,沈梦瑶批改学生上周写的关于“理想”的短文。大多数内容空洞,或直接抄写课本,但也有几篇让她眼前一亮。
比如那瘦小女孩张小草,她写道:“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因为奶奶总是腰疼,我想治好她。”
还有一篇字迹工整的,是一个平时很安静的男生写的:“我想学修汽车,让我爸的车再也不坏在半路上。”
这些朴素的愿望,让沈梦瑶看到了希望的火花。她认真地在后面写下了鼓励的评语。
而沈知意,则在一旁的纸上,用彩笔继续画着她的画。这一次,她画了一个小房子,房子外面有棵大树,树下是三个手牵手的小人,两个高的,一个矮的。
她画得很认真,时不时偷偷看一眼忙碌的妈妈。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母女二人身上,勾勒出一幅安静而温馨的画面
沈知意一边画着画,一边回想着白天那个哭泣跑掉的女孩。她认得她,是楼上的林婉晴,以前偶尔见过,和她一样,总是低着头,很怕人的样子。
原来,不止她一个人会被妈妈打骂……这个新妈妈,好像对别的可怜的孩子也会心软?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她小心计算的小脑袋里开始成形:是不是……表现得越可怜、越听话,妈妈就会越喜欢,越不会丢下自己?就像今天,妈妈看到林婉晴哭,就给了她馒头……那如果自己……
她不敢深想下去,但“装可怜”和“示弱”作为一种潜在的生存策略,已经悄然在她心中埋下了种子。
她需要更多观察,更多试探。
而沈梦瑶,正全心沉浸在如何改善学生观念和照顾好女儿的思考中,对身边这只小心翼翼伪装着的小白兔内心深处逐渐显影的“黑芝麻馅”,毫无察觉。
她只看到女儿日渐依赖她,笑容变多,却不知这依赖背后,藏着怎样复杂的心机和对温暖近乎贪婪的、不安的索取。
傍晚时分,沈梦瑶正准备做晚饭,忽然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喧哗和女人焦急的哭喊声:
“婉晴!婉晴你在哪儿啊!天都快黑了,你这死丫头跑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