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单一要素区划(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一节单一要素区划

一、地质地貌区划

按辽宁省大地构造、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可以将全省划分为辽东山地丘陵区、辽西山地丘陵区、辽河平原区3个地貌区。

1。辽东山地丘陵区

辽东山地丘陵是一个保存良好,遭受中等切割,并受到一定海蚀作用的山地丘陵。其东、南、西三面环海,东北部与长白山毗连,界限比较明确,北部以铁岭—辉南为界,此线南北两侧在地质构造和岩性上都有较大差别。

晚中生代燕山运动造成本区地貌的基本轮廓,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已经形成。喜马拉雅运动则造成以断裂为主的隆升和下沉。本区地势以桓仁境内的老秃顶子、花脖山、牛毛大山等山峰为最高,海拔都在1300m以上;其次是千山,山脊线上山峰海拔可达千米。

本区除中、低山和丘陵外,还有分布于沿海的海蚀阶地,面积最广的一级阶地高出海面约15m,向海一边成峭壁,与内地丘陵接触处也有急峻斜坡,在大连附近最为明显。普兰店市和瓦房店市长兴岛的阶地上有残留的洪积层。

由沿海狭窄阶地向内陆过渡到丘陵与低山、中山。由于河流的侵蚀,形成若干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山岭,其中海拔最高的一条从盖州市起向偏西南方向延伸。这条山岭虽然只有十六七千米长,但是峰顶却相当高峻,如绵羊顶子山、魏家岭、步云山、老黑山等海拔都在千米以上。这条山岭以西的诸山海拔一般在千米以下,零星分布于中部和东北部的中山,相对高差都在500m以下。

根据地势起伏情况,可以沈阳至丹东铁路线为界,将本区划分为东北部中低山区和西南部辽东半岛丘陵区。东北部中低山区,属长白山支脉吉林哈达岭和龙岗山脉的延续部分,山峦起伏、山势陡峻,龙岗山脉为其骨干部分,平均海拔在1000m左右,有些山峰海拔在1300m以上。

辽东半岛丘陵区,北起连山关,南至老铁山,以千山山脉为骨干,构成辽东半岛的脊梁。本区北宽南窄、西陡东缓,大部分山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个别山峰超过1000m。山坡平缓、山势浑圆。半岛南端有许多优良港湾。

2。辽西山地丘陵区

辽西山地丘陵位于赤峰—喜峰口一线的东南部,地势向东倾斜,海拔在1000m左右,东部和南部为丘陵。努鲁儿虎山、大青山、松岭、医巫闾山等北东向的山脉纵贯全区。

松岭位于本区东部,呈北东走向,与辽东湾平行,其西边大致以大凌河谷为界,整个松岭山系由数条并行的山脉组成。医巫闾山为东北面的一支,走向北稍偏东,海拔500~700m,山脉西南部较险峻,个别山峰海拔在1000m以上。松岭以东为宽广的丘陵,南北长约240km,东西宽30~100km,北部较宽,愈往南愈窄,在东北角上以新立屯为中心,分布着南北狭长的浅丘带,其东部与辽河平原相接。丘陵地的北部以努鲁儿虎山与内蒙古东南部沙丘覆盖的平原为界。本区丘陵地表岩石**,山谷和山腰常有红土与黄土覆盖。

辽西沿海为一宽约10km的冲积平原。平原上冲积层很薄,由于长期受到侵蚀作用,常可见到花岗岩基底露出地表,呈波状起伏。从山海关往东,一些河流的河口往往有三角洲,其中大凌河口三角洲最大。大凌河左岸与辽河下游平原相连,大凌河谷以西为大青山、大黑山等山群,它们是一系列平行排列呈北东走向的断层山,再往西是地势较高的努鲁儿虎山脉,山脉的南半部有许多大致与主脉平行的支脉。群山之间有较宽的谷地,大多是干谷,平时无水。河谷的特征是宽、坦、浅,谷地为岩屑所充填。北半部以建平为中心,为海拔约900m的山群。中部地势最低。

凌源西南,山势紊乱,在长城附近,形成以都山为中心的山群。沿大凌河干流金岭寺、朝阳一带,有白垩纪红色砂页岩分布,形成红色页岩系所特有的丘陵。朝阳一带河谷宽达数千米,但是河流流向与构造方向并不完全符合,常形成穿山峡谷,上游经石灰岩山地的地区,峡谷更多。

从总体上看,本区地貌以侵蚀与干燥剥蚀、中等至深切割的低山为主。

3。辽河平原区

本区发育在中朝准地台上,中新生代沉降,现代局部轻微隆起,是以冲积平原为主的低地。北以松辽分水岭为界,南到渤海,西部接辽西低山丘陵,东部邻长白山和千山。南北长约230km,东西宽约110km,总面积约2。5×104km2。

本区位于渤海凹陷的北部,是一个长期沉降的区域,疏松堆积物厚2000余米,目前还在沉降中。辽河及其支流是本平原的缔造者,平原地表广泛分布着沙质黏土状和黄土型沉积物。

以彰武至铁岭一线为界,北部为辽北平原浅丘区,南部为辽河下游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区。前者海拔在50~250m,低丘和盆地相间分布,坡度和缓;后者地势低平,海拔高度在50m以下,河曲发达,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洼地。沿海一带受海潮影响,有许多盐咸洼地和荒滩。由于辽河三角洲地带淤积旺盛,三角洲正在不断向渤海延伸。

二、气候区划

根据全国气候区划,辽宁分属四个气候区(图4-1)。

1。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

本区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沈阳以南、丹东以西地区及锦州地区和朝阳地区的大部。年降水量500~800mm,集中于夏季。7月平均气温24~26℃,1月平均气温-12~-5℃,年较差30~35℃。全年平均无霜期自北至南为160~190d,是全省作物生长期最长的地区,也是唯一可以种植冬小麦的地区。

本区东西之间降水量有较大差异,西部锦州、朝阳地区降水偏少,时有季节性干旱发生,影响农业生产。东南部温暖湿润,适于水稻、水果、蔬菜等喜温湿作物生长,是辽宁省主要的水果、稻谷和蔬菜产区。

2。中温带湿润气候区

本区包括丹东、本溪、抚顺及铁岭东部地区。年降雨量在800mm以上,局部地区超过1000mm。7月平均气温22~24℃,1月平均气温-17~-9℃,年温差30℃左右。多雨、潮湿、冷凉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加之本区主要为低山、丘陵地貌。因此,既是本省主要森林分布区,也是东部河流水源涵养之地,降水丰欠对下游平原的供水影响甚大。

图4-1辽宁省气候分区图

资料来源:辽宁省计划经济委员会。辽宁国土资源地图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7,有改动;转引自:尹德涛。辽宁省志·地理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