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第1页)
参考文献
[1]2005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辽宁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ln。gov。。
[2]蔡大为,黄毅,王政。辽西丘陵偏旱区土壤侵蚀与生态建设[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3):40-42。
[3]曹晓峰。2009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曹中夫,郝殿华。朝阳油页岩储量达10亿吨辽西仍存在大量勘查空白区。中国国土资源网,http:fushun。nen。。80784422122553344200707031875668_7。shtml。
[5]柴宇,陆秀君,王铁良。沈阳生态安全屏障——卧龙湖的退化原因分析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12-5313。
[6]陈宝玉。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大连港吞吐量关系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34):327-328。
[7]陈素艳,贾艳,赵莹。铁岭市规模化畜禽养殖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09,(12):62。
[8]陈秀山,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陈玉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辽西农业现代化建设[J]。农业经济,2003,(7):12。
[10]程伟,等。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1]邓伟,张平宇,张柏。东北区域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2]东北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研究课题组。东北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研究[R]。2007。
[13]董峰。振兴沈阳铁西工业区的路径选择和基本经验[J]。宏观经济管理,2007,(7):67-69。
[14]杜一鸣,王德忠。沈阳浑南重点产业都流动电子信息“血液”[N]。沈阳日报,2010-4-27(A3)。
[15]方力。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状况的概述与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7,(2):25-26。
[16]冯贵盛。辽宁生产力布局与区域发展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17]冯玉兴。辽宁葫芦岛即将建设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场[N]。辽沈晚报,2004-4-16。
[18]付百臣。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9]高慧斌。做好沈抚连接大文章——解读《沈抚连接带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上)[N]。辽宁日报,2008-9-17(A03)。
[20]高新力。中朝边境小额贸易与丹东城市经济发展[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63-66。
[21]龚强,于华深,蔺娜,等。辽宁省风能、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初步区划[J]。资源科学,2008,30(5):654-661。
[22]关宏侠,谢军。辽北地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02,2(8):46-47。
[23]关宏侠,张伟。搞好矿区水土保持建设煤城新环境[J]。中国水土保持,2005,(1):27-28。
[24]郭辉,陈平。加快沈铁工业走廊与沈北新区一体化的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7,(6):8-11。
[2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ndr。
[26]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振兴东北》[MCD]。辽宁: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出版,2008。
[27]韩东太。“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8。
[28]韩增林。关于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统筹发展的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09,(6):19-20。
[29]侯天琛,董小香。城市生态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6,(4):114。
[30]胡建伟。论环渤海开发战略背景下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J],管理世界,2006,(12):58-59。
[31]纪辛。矿业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2]贾涛,王建,刘娟霞。辽西沿海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11(6):503-506。
[33]建设沈铁工业走廊——加快铁岭工业化城镇化步伐[J]。辽宁人大,2006,(4):F0002。
[34]姜玉林。辽宁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杂粮作物,2008,28(2):123-124。
[35]金凤君,张平宇,樊杰,等。东北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6]金明玉。推进“五点一线”经济带建设研究——加强丹东与朝鲜的经贸合作[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