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与监管(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经济资本的质量约束是对银行经营质量的衡量与保持刚性的制约,这一约束过程需要通过资本配置来实现。经济资本的配置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本限额下,以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将经济资本分配至银行各个部门、业务单元、产品及项目。银行通过资本配置既可以在事后就已经发生的风险承担进行绩效评估,又可以在事前就是否承担某一风险、以什么样的条件承担风险等进行优化决策,从而实现资本的质量约束。其工作原理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事前优化决策的风险定价

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资产价值必须足以弥补潜在的损失,此时的风险承担能够确保银行增值,并实现投资者价值的最大化。只有通过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将经济资本分配到银行的各项业务,才能以合理的风险价格开展经营,从而避免风险没有得到充分补偿的业务操作。事前优化决策形成经济资本配置中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第一道防线。

(2)事后评价决策即绩效考核

考核是资本配置的基础,没有科学的考核标准,就没有合理的资本配置。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模型综合考察了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有助于银行实现科学的资本配置。评价某项业务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和经济资本的预期最低报酬率,二者高于、低于或相等时,银行则应当考虑该项业务在长期竞争或整体经营中的地位,从而确定是否扩张、收缩或取消该项业务,并相应地调整其经济资本分配限额。

通过RAROC模型可以对商业银行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经济资本配置,使经济资本配置到能够产生更高RAROC的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从而提升银行的内在价值和管理水平。由此,事后评价决策构成了经济资本配置中保证银行经营质量的第二道防线。

(二)经济资本配置路径与指标

经济资本配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银行自身资本规模、股东预期和经济环境等,确定银行的总体风险水平和抵御风险损失的资本限额。二是根据银行各业务部门的风险调整后的绩效测评,在各部门进行风险资本限额分配,并根据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对经济资本分配进行动态调整。

1。经济资本配置的路线

经济资本配置主要有自上而下(top→to→down)和自下而上(down→to→top)两种路线。

(1)自上而下路线

该配置路线是在经济资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管理维度经济资本和RAROC的变化,结合银行未来的发展策略,在遵循诸如业务准入等原则的情况下,将有限的经济资本按照不同的管理维度进行层层分割,从而形成完整的经济资本配置方案。这种配置路线能有效地贯彻银行的战略目标和管理思想,对整个银行的风险能够有效地控制,但也受制于经济资本目标总量和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

一般而言,实施自上而下的配置方案的关键在于必须有一个总体的经营方案,包括银行总体经营目标、业务现状和风险管理战略等要素。由于该模式是基于简单假设下的标准模型,对数据的要求不是很高,比较适合中、小商业银行进行资本配置。

(2)自下而上路线

自下而上的配置路线是先对每个业务单元进行风险计量,确定相应的RAROC和经济资本需求,银行再将这些经济资本自下而上地逐步向上级汇总,从而形成整个银行的经济资本配置方案。这种配置路线有助于管理维度主体接近市场,促进经济目标的实现。但确定资本配置方案的周期长、数据要求高,且管理者的控制力会相对弱化。一般而言,该配置模式对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市场判断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比较适合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资本配置。国内目前有些商业银行是将两种路线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更加有效的经济资本配置。

2。经济资本配置的评价指标

以往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C)和资产收益率(ROA)指标来衡量银行的赢利水平,但这两项指标无法全面、深入地揭示其资本占用成本和所承担的风险水平,用此度量经营特殊商品的高风险企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采用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和经济增加值(EicValueAdded,EVA)指标,来综合考察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在当今现实情况下更显必要和可能。

(1)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

巴塞尔协议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滤掉风险的收益观,即银行不是追求账面收益,而是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效益,这被称为“风险调整后的绩效测量”。而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指标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第一,RAROC为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提供了依据。传统银行贷款定价模型并未考虑信用资产的非预期损失,没有将赢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相结合。通过RAROC与银行最低资本收益率的比较,银行可以判断出这笔业务的风险与收益是否相匹配。据此调整贷款价格,确定有关贷款条件。

第二,RAROC指标有助于银行实现经济资本的合理配置。商业银行通过银行经济资本与账面资本的比较,能够对自身资本充足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银行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各业务单元或部门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类组合资产的RAROC,从而对银行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量化控制。此外,银行还可以根据对各组合的RAROC的动态监测,对RAROC指标恶化或有明显不利趋势的组合资产及时采取措施,不断优化经济资本的配置,使银行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第三,RAROC指标是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商业银行各产品组合和业务单位的风险调整收益率是制定并实施经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商业银行依赖RAROC指标换算结果,可以对不同的产品组合和业务单位的风险与赢利水平做出考核或判断,从而确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主流业务,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业务发展战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定义的RAROC为税后净利润扣除预期损失与经济资本(或非预期损失)之比,其公式为:

在分子项中,预期损失作为财务成本被扣除;分母是非预期损失即经济资本占用;整个公式衡量的是资本的使用效益。如果RAROC大于资本底限回报率,说明该业务是可行的。目前国内有的商业银行规定:贷款利率定价时,原则上RAROC为正或≥2%。

案例说明A:假设某农村合作银行为属地某经济作物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一年期贷款1000万元,年化利率(含上浮30%)8。5%,其担保措施是由某信用担保公司提供保证。假设该项目贷中监管考核一直处于“正常级”,即预期损失为0。而非预期损失依据历史统计资料分析,发生的概率为0。2,即经济资本占用为1000×0。2=200万元。

案例说明B:假设某银行分行为某地铁设备供应商企业提供两年期贷款1000万元,年化利率8。5%,其担保措施是由企业法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并由中铁某局和地铁项目公司提供共同保证。假设该项目贷中监管考核已经处于“次级”,即预期损失为1000×25%=250万元。而非预期损失剔除自有资金等因素,可能损失即经济资本占用为500万元。

根据上述公式:RAROC=(170-250)500=-16%,其结论是:已经处于侵蚀资本状态,该笔业务完全不可行(RAROC为负)。

案例说明C:从全行角度综合分析,假设某城市商业银行全行2013年税后净利为15000万元,年末各类预期损失为4000万元,而按历史资料及风险模型量化的非预期损失即经济资本占用为130000万元。

根据上述公式:RAROC=(15000-4000)130000=8。46%,其结论是:高于该银行的资本回报率目标(假设8%,且RAROC为正或≥2%),即经风险调整的全口径资本收益率完全达标。

(2)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EVA),是指银行在扣除各项成本和风险损失后所创造的价值。该指标强调资本成本的重要性,敦促其必须减少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占用,借以达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应该说,EVA指标综合考虑了赢利水平、资本成本和风险三大因素,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第一,能够准确评估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传统经营利润大于零并不意味着资产得到了保值或增值,在效益会计核算体系中也有可能出现公司表面赢利而资本实质缩水的现象。要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考核投入资本的净收益状况,尚需在资本收益中扣除资本成本,这就是EVA指标的精髓。

第二,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减少短期趋利行为,促进其稳健与可持续发展。EVA对商业银行风险和资本成本的外在约束,可有效避免银行资产或资本的盲目扩张。促使其从注重存、贷款规模和账面利润增长的方式,向注重资产质量、业务规模与赢利水平相匹配、风险控制与资本回报兼顾利润等内涵发展的职能式转变,实现银行的协调与健康发展。

第三,促进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基于EVA的考评,银行可根据风险系数自觉调整资产结构,减少风险权重较高的资产规模,提高其经济资本回报率。同时,利用经济资本的主动分配和调节,引导各项业务的合理扩张与收缩,并促进银行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最终实现EVA的最大化。

EVA的计算公式是:

EVA=税后净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利润-经济资本×资本预期收益率=(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资本预期收益率)×经济资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