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敬业精神的时代价值(第1页)
第三节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敬业精神的时代价值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那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立足岗位的敬业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像雷锋那样做着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说到雷锋的爱岗敬业,那是一种无私。他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时刻坚守自己的岗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实现人生价值;他爱动脑,肯钻研,总是挖掘自己的光和热,并将它们完全释放,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奉献所有。
雷锋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雷锋的这种精神,作为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一、社会发展需要雷锋的敬业精神
敬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如果社会各个行业的人们都具有敬业精神,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进步,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敬业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发展需要敬业精神,时代呼唤敬业精神。以爱岗敬业精神强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应成为每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基本追求。
(一)爱岗敬业精神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内在动力
敬业是指从业人员诚挚专心地干好本职工作和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敬业精神就是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对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其中包含了对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执着和追求。在社会分工中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雷锋的“钉子”精神,其实就是一种高度的敬业精神,他不怕苦不怕累,不计名不求利,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社会主义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敬业精神是一种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做事做人的境界。敬业精神是支撑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爱岗敬业是社会发展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敬业奋斗、艰苦创业精神贯穿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渗透于社会各个行业。广大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通过敬业奋斗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在中国革命时期,敬业精神就是我们革命队伍的优良传统。无数先烈把敬业精神升华到了一种崭新的境界,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洒热血、抛头颅,以尽忠尽职的忘我精神,把毕生的精力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敬业奉献忠于职守,是各行各业人民坚守的职业信条。无论是务农的农民、做工的工人,还是从事科研的科学家,都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工作极端地负责,对人民极端地热忱,在各自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地工作,涌现出了焦裕禄、雷锋、李国安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光辉典范。
(二)爱岗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腾飞的有力保障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一直走在前列。但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与世界发达国家出现了差距,严峻的形势要求中华民族必须振兴。这就必须依靠全国人民全心全意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可以使人们保持旺盛的革命干劲,解放思想,艰苦奋斗,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爱岗敬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之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伟大创造,是社会主义与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和表现。
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除了靠制度、法规等硬性条件保证外,更根本的是依靠人的道德责任感。正常的经济活动如果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作保证,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银行信贷、股票、证券业务的开展就是建立在职业道德基础上的。如果厂商之间缺少职业道德,互相欺骗,商品就无法进入流通;生产厂家若没有职业道德作保证,只想到利益,假冒伪劣产品就会充斥市场,这样,经济活动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雷锋精神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他对人民和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这种纯朴的感情铸就的,我们必须积极倡导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丑恶现象和行为有强大的道德力量予以约束。与我们党多年来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保持高度的一致,并把它作为落实的基本措施,从而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的运作是高度社会化的经济运行过程,人们的敬业精神是市场经济建立良好运行机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马克斯·韦伯高度评价了“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的观念在西方走向市场经济的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正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假如一个制造商长期违反活动准则,他就必然要从经济舞台上被赶下去,正如一个工人不能或不愿适应这些准则就必然被抛到街头成为失业者一样。”[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对从业人员敬业精神的要求都是共同的,甚至是更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将越来越细。现代社会就像一部复杂的大机器,每一份工作犹如机器中的一个部件,如果哪一个部件不正常运转,就势必影响全局,最后也将事关具体部件的生存期限。
从业人员敬业精神的培养对于各行各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人人都具有勤勉的敬业精神,对本职工作能充分地投入,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勤奋工作的良好风气,促使全社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国家竞争取胜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岗敬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之源。市场经济以利益为驱动力,要实现个人的利益,就必须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这就意味着市场经济必然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雷锋那种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保持的政治坚定性,雷锋那种爱岗敬业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敬业精神是形成和重塑新时期社会风尚的重要要素
社会风尚是一个社会所推崇的、所倡导的、健康向上的社会面貌和社会风气,社会当中的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关系反映的是这种综合现象。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每个人所从事的行业都有其特有的行为规范和行业道德,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整个社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同时,也通过各行各业的职业状况反映出不同的道德风尚。其中,职业特点决定了从业人员应该自觉遵守和履行的职业道德,各行各业职业道德汇集到一起形成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必然有利于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与发展。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职业意识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种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人们的职业精神出现多样化的表现,由此而产生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面对这种现实,就要重新审视对敬业精神的理解并加以认真分析和引导,培育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敬业精神。
遵守社会公德,培育高尚的职业精神是锤炼人的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这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约束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在职业生活中,难免有些人不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当成一种快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己生活的必需必然的过程,而是当成一种负担,对工作不是“敬业”,而是“厌业”,不思进取,消极怠工,反而认为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干工作是“犯傻”,这一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必将带来消极的社会后果。从业人员敬业精神培养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道德、社会风气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用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风貌来构建爱岗敬业精神。
3。爱岗敬业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展现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拥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坚定正确的职业方向。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凡是能成就一番事业者,没有哪一个不是依靠敬业精神获得成功的。法拉第对化学事业的毕生追求,爱迪生的上千种发明创造,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无一不是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需要敬业精神,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干好自己的事业。人们只要具备敬业精神,才会产生旺盛的工作意志和高超的职业技能。“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一个具有敬业精神的人,都会珍惜时间,刻苦钻研,为学而做,做中求学,在学识和业务上取得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岗位都必须有人去坚守,不能都想着那些热门的、待遇好的岗位。一个社会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缺乏敬业精神的人决不是社会全面发展所要求的主体。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境遇必定是缺乏敬业精神的人所面临的两难选择。
爱岗敬业精神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中,竞争是国家兴旺发达、民族繁荣昌盛的推动力量,而人的素质是竞争取胜的关键条件之一。在人的素质中,敬业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二、以爱岗敬业为核心,推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
任何一个时代的发展都需要一种优秀的道德风尚和精神作为引领。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广泛的认同感和巨大的亲和力,是因为雷锋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给人们以精神上的鼓励。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当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虽然已居于职业道德的主导地位,但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现象仍较为严重,需要用雷锋精神去引领职业道德的方向,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以爱岗敬业为核心,强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2]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各行各业就形成了优良的职业道德传统,涌现出了铁人王进喜、“一团火”精神的张秉贵等一大批全国闻名的遵守职业道德的典型。80年代后,各行各业又把职业道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分配和职工生活各个环节,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又有了新的内容,如纺织行业的“爱厂、创新、好学、求进”,线路行业的“乐居乡村、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争先求实”等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行业规范。
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2002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是由社会分工不同所决定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1835年8月,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在谈到职业选择时指出:“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3]“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可能由我们长期从事,但始终不会使我们感到厌倦、始终不会使我们劲头低落、始终不会使我们的热情冷却的职业。”[4]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的职业选择,自觉服务社会,这是社会对从业者工作态度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对每个从业者的最基本的要求。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爱岗敬业精神强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大力提倡的,每一个从业者都应当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立足现岗,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也许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自己的理想职业,但也应该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由于各行各业的职业活动内容和职业特征不同,其职业道德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各种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都有着共同的基本内容。爱岗敬业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一切基本规范的基础。
(二)正确理解爱岗与敬业的关系
中华民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几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敬业奋斗的历史,历来提倡“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职业操守。孔子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而尽心尽力,他教导弟子“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忠于职守,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爱岗与敬业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爱岗,才能敬业。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不爱岗就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也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如果说为了追求收入高、条件好、待遇高、专业性强的工作职位而不惜多次跳槽,连续跳槽或者说为了挑选理想的职业而不顾及国家需要而对工作挑三拣四、消极怠工,这都不是爱岗敬业的表现。正确的爱岗敬业就应当从整个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处理好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个人兴趣与岗位责任的关系。
职业是人为了生存而必须从事某种工作的谋生手段,它的基本前提是以此获得生活来源。每一个岗位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位,每一个岗位都要有人去做,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从业人员都是社会承认的正式身份以及履行社会职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