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雷锋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以后,懂得了不少道理,脑子里一豁亮,越干越有劲,总觉得这股劲儿永远也使不完。

我为群众尽了一点自己应尽的义务,党却给了我极大的荣誉,去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并出席了鞍山市青年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这完全是由于党的培养,是由于毛主席思想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是由于广大群众支持的结果。我要永远地记住: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中来,智慧从劳动中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我要永远戒骄戒躁,不断前进。

雷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思考问题,并从中领悟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集体力量的强大。在1961年4月16日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

……拿着铁锹跑到了抚顺李石寨人民公社万众生产大队,和社员们一起翻地。他们的革命干劲深深地教育和鼓舞了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革命热情是万分高涨的。我真正懂得了群众的力量能移山填海,只有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沧海一粟。我决心永远和群众牢牢地站在一起,为人类最美好幸福的生活而斗争。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沧海一粟”!是呀,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的道理。当然,我们也不是经常地能看到个体力量的不足的,有时候经常地自认为是很强大的,有时候也会产生一种感觉——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很强大,看不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但是,仔细想来,把自己放进茫茫的宇宙之中,站在高处去俯视整个世界,你就会发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雷锋就有这样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高度,就有这样一种高尚的情怀。认识集体的力量、大家的力量、群众的力量的强大,是雷锋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

1962年3月9日,雷锋在日记中把个人比作“小渠”,把集体比作“江河”,用“小渠”和“江河”的关系比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我懂得,一个人只要听毛主席的话,积极工作,就能为党做很多好事情。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走不远,飞不高,好比一条条小渠,如果不汇入江河,永远也不能汹涌澎湃,**。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这是多么朴实而又贴切的比喻!雷锋把个人比作“一滴水”,把集体比作“大海”,用“一滴水”和“大海”的关系比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雷锋形象的比喻,反映出对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深刻理解。

(二)集体也需要个人力量的作用,才能显现其优势

雷锋不仅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还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是靠个人在集体中发挥的作用。大桥桥身上有大大小小的铆钉,每个铆钉都分担着整个桥身承受的压力,各自“肩负”着一定的重量,可以说每一个小小的铆钉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这是雷锋在认识集体力量的基础上,对集体和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

一个人的作用,对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

雷锋的这句话,表明了对集体的正确认识,摆正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反映了一种鲜明的公私观。在1960年1月12日的日记中雷锋这样写道:

……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微细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慢说是缺了它,即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

尽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作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

在这里,雷锋首先强调了个体力量的意义,把螺丝钉比作个人,把机器比作集体,机器缺少螺丝钉不行,同样螺丝钉缺少机器也不行,这是雷锋对个人与集体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这足以说明雷锋对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并且有非常切合实际的比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学习雷锋宣传中偏向于宣传集体力量的意义,却比较少地宣传个体力量的意义,把个人埋没于集体之中。今天我们学习宣传雷锋精神,应该是全面地、科学地学习宣传雷锋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为什么会迸发出这么强大的力量?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社会财富?就是因为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包含了雷锋日记中所阐述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团结互助是发挥集体力量的重要条件

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协作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集体的目标结合起来,集体主义不是单个力量的简单组合,不是对个人的埋没和压制,更不是对个性的否定,而是在充分发挥每一个人智慧和聪明才智的前提下,全体成员有效率的有机组合。那么,要发挥集体力量,使这个集体真正强大,还需要使集体内部的每个成员之间团结互助合作,实现有机的结合,而不是无序的组合。雷锋的身体力行,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

要团结互助,首先要做到帮助别人。虽然应该是“互助”,但是,学会先“助”别人才能在集体中自己所不能为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助”,这就是所谓“互助”的道理。雷锋深知这个道理,他短暂的一生中,到处都留下了他“助”别人的事迹。而且,雷锋的这个“助”别人,从团结“互助”,上升为“助人为乐”、“助人为荣”的高度。下面是雷锋日记中记载的团结互助的例子。

目前我们的军事训练很紧张,干部战士的工作、学习简直忙得不可开交,晚饭后的一个小时休息时间,大家都主动地到地里搞生产,有些战友连上街理个发的时间也抽不出来。根据这种情况,首长给我们买了三套理发的工具,要我们自己互相理发……我利用业余时间,跑到附近的理发店,请教理发师,在理发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学会了基本的操作方法。

我第一次给战友刘正武理发时,总是感到手不顺心,推剪夹头发,一个头还没有理到一半,他说剪刀夹的头皮痛,不剪了。开头一次学理发失败了。

我鼓足了勇气,午休不睡觉,跑到理发店继续学习,在理发师的热情帮助下,一次、两次、三次,终于学会了理发。现在战友们都愿意要我理发了,到了星期六或星期日,我就忙不开。以前不要我理发的刘正武战友,也主动地要我给他理发了。

在集体中不断向别人学习,向群众学习,提高自己。人在社会之中,经常和别人打交道,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人与人的交往是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的极好机会。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素质的提高,将使集体力量更加强大。雷锋深切地了解这一点,他在集体中不忘并不断向伙伴、向群众学习;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在团结协作中,得到大家的拥护,也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在1960年6月某一天的日记中雷锋这样写道: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是办不了大事的,群众的事一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自己来办。……我一定虚心向群众学习,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才能不断进步。

我深切地感到:当你和群众交上了知心朋友,受到群众的拥护,这样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无论在什么艰苦的环境中,都会使你感到温暖和幸福。

向他人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向别人学习的思想在前面引用的日记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雷锋的学习精神作为雷锋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的章节里有专门的介绍,这里是从团结互助精神的角度作简略的介绍的。雷锋的向群众学习是他的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先锋模范作用也是发挥集体力量的重要条件

在一个集体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团结互助的优势,必须有效地组织起来,必须有领导来统一和协调,不然集体就会是一盘散沙,毫无意义。雷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1961年,雷锋被提升为副班长,雷锋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决心带领这个班集体做好工作。雷锋在1961年5月14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今天是星期天,我出了一天公差,帮炊事班做饭。一方面给大家改善生活,做点好吃的;另一方面让炊事员很好地休息一下,以处理一些个人的琐事。

晚饭后,指导员集合全连的同志开了一个会,布置下礼拜的工作,同时还宣布了上级的一个命令,提升我当副班长。……今天首长提升我当副班长,完全是党对我的高度信任和大力的培养。我决心不辜负党和首长对我的期望。从今天起,我要更好地听党和首长的话,并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里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坚决按毛主席指示办事,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事事以身作则,关心每个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帮助同志,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党工作,为战友们服务。耐心帮助同志们提高共产主义觉悟,组织大家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主席的思想指导一切行动……

“副班长”,多么小的一个“官”!“班”又是一个多么小的集体!就是这么小的集体也需要领导。在这个集体中,这个班长该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雷锋是这样做的:“干部关心每一个战士”;“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帮助同志,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党工作,为战友们服务”。这也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探讨和发扬的。尤其是在今天,我们某些领导干部只知道利用集体为个人谋私利、贪赃枉法、贪污腐败,和雷锋的精神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

总之,雷锋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他的集体主义精神上,反映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之初,贫困家庭出身的雷锋对集体的热爱,对共产党、毛主席的忠诚上。同时,他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反映在对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的科学认识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