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第3页)
实质即本质,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联系的内在规定性。雷锋精神和其他革命精神的内在规定性具有共同的特质,是其他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雷锋精神发源地抚顺视察“雷锋团”时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8]掌握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要求共产党人时刻不忘党的性质和宗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雷锋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他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信念,具有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和为了民族的振兴而勇于牺牲自己的使命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雷锋身上,体现了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和为人类解放全身心投入的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展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代新人的优良品质,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宏伟愿望。
雷锋精神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深厚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时代性。雷锋忠于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而也阐释出了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
雷锋“一心向着党,一心向着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雷锋精神实质的政治基础和政治方向,其中包含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解放全人类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是最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最有远见和最有前途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毛泽东也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10]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践行共产党员大公无私、“处处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着想”,处处表现出一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特殊品格,用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模范地实践了党的根本宗旨。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对雷锋精神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也体现了我党的宗旨。正如雷锋自己所说:“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在他的一生中自觉地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言行一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德,团结协作、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精神风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等,无不反映出雷锋的成长过程,无不体现着雷锋精神的实质。可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于雷锋精神的始终。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或是扭曲雷锋精神,而是应该继续将它发扬光大,让它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挥价值。
(二)雷锋精神的实质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一致的
相对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孔孟之道,雷锋精神可以说是取其精髓并且衍变为更贴合社会主义建设,更适合中国现代国情,也更便于人们学习的社会主义思想。所以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是时代、国家、社会的要求。雷锋这种在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对每一个人都有激励作用。雷锋精神作为正确的中国主流思想文化,对社会良性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
雷锋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雷锋精神的实质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道德准则这样双重的要求,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将雷锋精神最本质的内涵总结和概括出来,并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宣传雷锋精神。
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实践和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已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场伟大变革,又给为人民服务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同时迫切需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全社会进一步推广开来,由党的根本宗旨扩展为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
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归根到底,贯穿着为人民服务的要求。
雷锋精神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要求完全是一致的。雷锋不仅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职业行为,而且以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光辉实践,模范地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双重要求。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弘扬雷锋精神,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的道德规范之中。”明确雷锋精神的实质,有助于把弘扬雷锋精神的实质和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三)雷锋精神的实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致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还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到底在哪里,从20世纪80年代就有把商品经济与雷锋精神对立起来的疑问,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持这样的态度,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事实证明,弘扬雷锋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没有减弱雷锋精神的力量,反而为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一个更加崭新而广阔的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诚信经济,这同雷锋精神并不矛盾。“做生意怎样学雷锋?讲奉献该不该讲价钱?”“经商赚钱,不但能学雷锋,而且必须好好地学才行。比如,手中一杆秤,是轻是重见精神,没有雷锋精神一秤三砣,图财利己行吗?如果做到四点:不缺斤短两,不以次充好,不以假乱真,不偷税漏税,那么,雷锋精神就体现了。”许多个体经营者也懂得做买卖与学雷锋的关系,“我们搞个体经济,是要注重经济效益,人没钱整天饿肚子是不行的,但是决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任何人都知道往自己腰包里捞钱,只讲吃喝玩乐,不讲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那就是行尸走肉,是只有两条腿的畜生,等于一辈子白活”。
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大批优秀人物的典型代表,雷锋精神不仅是雷锋个人的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完美结合。同时,雷锋精神也蕴含着人类对应有的理想人格、高尚道德追求的价值取向。雷锋精神既适应计划经济,也同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播和弘扬雷锋精神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并且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带来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传播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具体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也将随着时代、社会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是当前和今后传播和弘扬雷锋精神必须注意的问题。我们要认真领会、深入学习和研究雷锋精神,根据时代新特点、新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使学雷锋活动有所创新。在学习的内容上,要吸纳时代精华。比如,提倡无私奉献精神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提高思想境界和物质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利益及个人的人生理想追求,同时代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今天,改革开放正在逐步深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方面已经不同于雷锋所生活的年代了,但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变,还具备雷锋精神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那种“雷锋精神已经成为过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没有必要学习雷锋,也没有可能让人们真正像雷锋那样去做人和生活”的看法应予扭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同样需要艰苦创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需要相互尊重、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正是雷锋精神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越要以凝结着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雷锋精神鼓舞斗志。
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雷锋生活的时代已有所改变,但雷锋那种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精神,一心报效国家、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仍然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守的精神信仰。雷锋精神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2年11月8日。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毛泽东选集》第2卷,6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同上书,659页。
[5]《毛泽东选集》第3卷,10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参见华琪:《时代与雷锋》,33页,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3。
[8]转引自《求是》杂志评论员:《学习雷锋,重要的是抓住实质》,《求是》1991年第1期。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毛泽东文集》第3卷,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杨束芳、侯风石:《雷锋精神的实质与时代价值》,《理论探讨》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