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卷第六(第2页)
揚之水,白石粼粼利新反。我聞有命叶彌賓反[13],不敢以告人!
比也。粼粼,水清石見之貌。聞其命而不敢以告人者,為之隱也。桓叔將以傾晉,而民為之隐,蓋欲其成矣。○李氏曰:「古者不軌之臣欲行其志,必先施小惠以收衆情,然後民翕然從之。田氏之於齊,亦猶是也,故其召公子陽生於魯,國人皆知其已至而不言,所謂『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也。」
【纂疏】一說:嚴氏曰:「『命』謂桓叔命其徒以舉事,禍將作矣。我聞其事,『不敢以告人』也,言不敢告人,乃所以深告昭公。」又曰:「昭公諸詩皆以沃強為憂。《山有樞》言死亡之迫,最激切,而微辭深意未若此詩。末章之云蓋反辭以見意,故泄其謀,欲昭公知之,忠之至也。諸家皆謂國人助之而匿其情,且引陽生夜至於齊國人知之而不言為比。晉人之心異于齊也,自桓叔至武公屢得志矣,而晉人終不服,相與攻而去之。其後更六世,逾六七十載,迫于王命而後不敢不聽。在昭公之初,晉人之心豈從沃哉?若助桓叔而匿其情,則此詩不作可也。亦既聲之於詩,使采詩者颺之以諷其君矣,安在其為匿之也?故言『不敢告人』者,乃所以告昭公;言『我聞有命』者,又以見其事已成,禍至甚迫,所以激發昭公者至切切也。執詩之辭而不能以意逆志[14],固哉說《詩》,風人之旨遠矣。」愚謂「不敢」之云,亦以見桓叔之強有可畏之勢,不是不告人,特不敢耳。
《揚之水》三章,二章章六句,一章四句。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音記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子餘反,遠條且。
興而比也。椒,樹似茱萸,有針刺,其實味辛而香烈。聊,語助也。朋,比也。且,歎詞。遠條,長枝也。○椒之蕃盛,則采之盈升矣。彼其之子,則碩大而無朋矣。「椒聊且,遠條且」,歎其枝遠而實益蕃也。此不知其所指,《序》亦以為沃也。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九六反。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
興而比也。兩手曰匊。篤,厚也。
【纂疏】曹氏曰:「聊,薄畧也,薄畧之實而盈升、盈匊,蕃折枝衍之至也。」李氏曰:「《本草》曰:『古者為升,上徑一寸,下徑六分,其深八分。』則升小於匊。然《漢志》又謂千二百黍為龠,十龠為合,十合為升,則升又大於匊。故陸農師云:『兩手為匊,兩匊為升。先曰升,後曰匊,互相備而已。』詩人之意只是言曲沃胜彊,如椒之蕃衍。而乃區區於升、匊小大之不同,亦無益之言也。」嚴氏曰:「此詩言桓叔之強而不及昭公,其意則憂昭公之弱,而非主桓叔,言在此而意在彼也。」又曰:「桓叔日強,昭公其危哉,為告昭公,故稱桓叔為彼也。」
《椒聊》二章,章六句。
綢直留反繆芒侯反束薪,三星在天叶鐵因反。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興也。綢繆,猶纏綿也。三星,心也。在天,昏始見於東方,建辰之月也。良人,夫稱也。○國亂民貧,男女有失其時,而後得遂其婚姻之禮者。詩人叙其婦語夫之詞曰:方綢繆以束薪也,而仰見三星之在天。今夕不知其何夕也,而忽見良人之在此。既又自謂曰:子兮子兮,其將奈此良人何哉!喜之甚而自慶之詞也。
【纂疏】孔氏曰:「綢繆,言束薪之憂。」李氏曰:「鄭謂三星為心星,蓋以仲春昏而火星不見為嫁娶之時,至三月、四月則見而在東方。《左》昭公七年云:『火出於夏為三月。』《周官》:『季春出火。』言三月之時已失其時矣,況於在隅、在户乎?在隅,則四月之末、五月之中;在户,則五月之末、六月之中。《月令》仲夏之月『昏心中』是也[15]。」愚按:三星有二說:毛以婚姻之月自季秋盡孟春皆可成,皆不待初冬、冬末、開春之時,以三星為參星。參謂白虎,三星在天謂始見東方。王肅謂十月也,在東南隅則十一月、十二月,在户則正月。《月令》孟春之月『昏參中』是也。今朱子從鄭說,蓋以見其失嫁取之時也。
綢繆束芻叶側九反,三星在隅叶語口反。今夕何夕?見此邂户懈反逅胡豆反,叶很口反。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興也。隅,東南隅也。昏見之星至此,則夜久矣。邂逅,相遇之意。此為夫婦相語之詞也。
綢繆束楚,三星在户侯古反。今夕何夕?見此粲采旦反者叶章與反。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興也。户,室户也。户必南出。昏見之星至此,則夜分矣。粲,美也。此為夫語婦之詞也。或曰:女三為粲,一妻二妾也。
《綢繆》三章,章六句。
【纂疏】李氏曰:「此詩與《衛·有狐》《鄭·野有蔓草》《陳·東門之楊》皆言世變多故,兵機喪亂,婚姻不得其時。然陳、鄭、衛詩**亂為多,蓋政教不修、禮義不明,此所以有相奔之俗。至於《唐風》則不然。蓋**泆之禍在於奢侈,唐之風俗尚儉,雖不得其時,猶未至於**奔也。」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私叙反。獨行踽踽俱禹反,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扶雨反。嗟行之人,胡不比毗志反焉?人無兄弟,胡不佽七利反焉?
興也。杕,特也。杜,赤棠也。湑湑,盛貌。踽踽,無所親之貌。同父,兄弟也。比,輔。佽,助也。○此無兄弟者自傷其孤特,而求助於人之詞。言杕然之杜,其葉猶湑湑然,而人無兄弟,則獨行踽踽,曾杜之不如矣。然豈無他人之可與同行也哉?特以其不如我兄弟,是以不免於踽踽耳。於是嗟嘆:行路之人,何不閔我之獨行而見親,憐我之無兄弟而見助乎?
【纂疏】孔氏曰:「樊光曰:『赤者為杜,白者為棠。』陸璣云:『赤棠與白棠同,但子有赤白美惡。白色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子零反。獨行睘睘求螢反,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叶桑經反。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興也。菁菁,亦盛貌。睘睘,無所依貌。
《杕杜》二章,章九句。
愚按:諸家皆本序說。李氏曰:「《左》文七年,昭公欲去群公子,樂豫曰:『公族,公室之枝葉也。葛藟猶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為比,況國君乎?』」嚴氏曰:「昭公不親其兄弟,則如道路獨行之人,踽踽睘睘,曾杕杜之不如也。『豈無它人,不如我同父』,言它人不足恃也。昭公既如道路獨行之人,遂以同路之行人曉喻之:嗟彼行路之人,何不相親比乎?必不相親也。人之無兄弟者,何不外求攸助乎?必不相助也。信它人之不如同父也。同姓亦謂兄弟,變文成章耳。」黄氏曰:「昭公不親其宗族,其心必以為曲沃之封而反以噬晉。然管、蔡雖叛,而周人不忘同姓,不可以因噎而廢食也。」謾備。
羔裘豹袪起居、起據二反,自我人居居斤於、斤御二反。豈無他人?維子之故攻乎、古慕二反。
賦也。羔裘,君純羔,大夫以豹飾。袪,袂也。居居,未詳。
【纂疏】鄭氏曰:「羔裘、豹袪,在位卿大夫之服。」孔氏曰:「袂是袖之大名,袪是袖頭之小稱。」愚按:「居居」義,李氏獨取蘇氏謂卿大夫勢雖甚尊,必由民以安其居,而蘇氏訓「究究」為久,卿大夫所以能久於此者,由有民也。李氏猶以為無據。愚謂「究」有推究、究極之義,則久義已近之。
羔裘豹褎徐救反,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維子之好呼報反,叶呼候反。
賦也。褎,猶袪也。究究,亦未詳。
《羔裘》二章,章四句。
此詩不知所謂,不敢强解。
愚本蘇氏「居」「究」之訓而廣之。曰爾卿大夫服羔裘豹袪、豹褎之服,皆自我民而得居其居、究其究也,乃不我恤如此,我豈無它人而歸之乎?猶念子故舊宿好而不忍去耳。爾其可終不我恤也哉?其怨恨祈憐之意皆在言語之表矣。姑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