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一之二(第5页)
文王之化,始於《關雎》,而至於《麟趾》,則其化之入人者深矣。形於《鵲巢》而及於《騶虞》,則其澤之及物者廣矣。蓋意誠心正之功,不息而久,則其熏烝透徹,融液周徧,自有不能已者,非智力之私所能及也。故《序》以《騶虞》為《鵲巢》之應,而見王道之成,其必有所傳矣。
召南之國十四篇。四十章。百七十七句。
愚按:《鵲巢》至《采蘋》言夫人大夫妻,以見當時國君大夫被文王之化,而能脩身以正其家也。《甘棠》以下,又見由方伯能布文王之化,而國君能脩之家以及其國也。其詞雖無及於文王者,然文王明德新民之功,至是而其所施者溥矣。抑所謂其民皞皞而不知爲之者與!唯《何彼襛矣》之詩爲不可曉,當闕所疑耳。○《周南》《召南》二國凡二十五篇,先儒以爲正風,今姑從之。○孔子謂伯魚曰:「女爲《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爲《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儀禮·鄉飮酒》《鄉射》《燕禮》,皆合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燕禮》又有房中之樂。鄭氏注曰:「弦歌《周南》《召南》之詩,而不用鍾磬。云房中者,后夫人之所諷誦,以事其君子。」○程子曰:「天下之治,正家爲先。天下之家正,則天下治矣。二《南》,正家之道也。陳后妃、夫人、大夫妻之德,推之士庶人之家,一也。故使邦國至於鄉黨皆用之,自朝廷至於委巷,莫不謳吟諷誦,所以風化天下。」
[1]「召」上,朱熹《詩集傳》卷一有「召,實照反,后同」六字。
[2]「說」,元十卷本、明正統本、嘉靖本朱熹《詩集傳》作「篇」。
[3]下「太」,嚴粲《詩緝》卷二無。
[4]「工」,《朱子語類》卷八十一作「功」。
[5]「孔氏曰」云云,據《毛詩正義》卷一之四,當係據孔疏內容約括而成,故《毛詩正義》中無此相應語句。
[6]「負」,嚴粲《詩緝》卷二作「阜」。
[7]「負」,陸佃《埤雅》卷十作「阜」。
[8]「阜」原作「負」,據李樗、黄櫄《毛詩集解》卷三及經文改。
[9]「苗也」二字原無,據嚴粲《詩緝》卷二所引項氏語補。
[10]「後」下,《毛詩正義》卷一之四有「封于燕,此」四字,而無「人」字。
[11]「色」,陸佃《埤雅》卷二十四作「棠子」。
[12]「陵」原作「淩」,據朱熹《詩集傳》卷一改。
[13]「淩」,嚴粲《詩緝》卷二作「陵」。「女」上,《詩緝》有「於」字。
[14]下「裘」,嚴粲《詩緝》卷二所引作「皮」。
[15]「鄭氏曰」云云,實為范處義《詩補傳》卷二文。
[16]「鄭氏曰」云云,實爲范處義《詩補傳》卷二文。
[17]「孔氏曰」至「三星」,《毛詩正義》卷一之五作「孔氏曰:『《天文志》云:「參,白虎宿。三星直。」』」。
[18]「鄭氏曰」云云,實爲范處義《詩補傳》卷二文。
[19]按,此為《爾雅》卷七注疏語。
[20]「弟」原作「姊」,據《儀禮注疏》卷五改。
[21]「如」,嚴粲《詩緝》卷二作「為」。
[22]「樸樕」至「可食」,嚴粲《詩緝》卷二作「樸樕小木可以薪,野有死鹿可以食。」。
[23]按,此為《說文》卷十上文,未見於《毛詩故訓傳》。
[24]「如」原作「奴」,據朱熹《詩集傳》卷一改。
[25]此處嚴粲《詩緝》卷二作:「《七月》疏:『鬱是車下李,薁是薁李。』陸璣以為唐棣為薁李,非車下李矣;璣又云薁李一名爵梅,亦名車下李。《本草》有郁李,注亦云一名爵李,一名車下李,則薁李又有車下李之名。」又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上作:「唐棣,奥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車下李。」
[26]「履」原作「里」,據朱熹《詩集傳》卷一改。
[27]「莊九年」上,李樗、黄櫄《毛詩集解》卷四有「魯」字。「九」上,李樗、黄櫄《毛詩集解》卷四有「之」字。
[28]「發」上,《朱子語類》卷八十一有「一」字。
[29]「奐」,《朱子語類》卷八十一作「必大」。
[30]「發」上,《毛詩正義》卷一之五有「公之」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