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詩卷第十五(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詩卷第十五

都人士之什二之八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叶音亡。

賦也。都,王都也。黄黄,狐裘色也。不改,有常也。章,文章也。周,鎬京也。○亂離之後,人不復見昔日都邑之盛、人物儀容之美,而作此詩,以歎惜之也。

【纂疏】呂氏曰:「都人士者,《記》所謂都邑之士[1],所以别野之人也。」孔氏曰:「孔子曰:『黄衣狐裘[2]。』狐之黄者多,黄狐之衣非貴服也。都邑之士近政化,有道先被其德,無道先化其**。此時奢**巧偽,都邑尤甚,故舉古以駁今也。」東萊呂氏曰:「《左》襄十四年:『楚子囊卒,君子謂子囊忠。忠,民之望也。《詩》曰:「行歸於周,萬民所望。」忠也。』服虔注云:『逸詩也。』孔氏曰:『《緇衣注》云:「此章毛氏有之,三家則亡。」今韓詩實無此首章。時三家列於學官,毛詩不得立,故服以為逸也。』」按:釋「周」字又一說。

彼都人士,臺笠緇撮七活反,叶相悦反。彼君子女,綢直留反直如髪叶方月反。我不見兮,我心不說音悦!

賦也。臺,夫須也。緇撮,緇布冠也,其制小,僅可撮其髻也。君子女,都人貴家之女也。綢直如髪,未詳其義,然以四章、五章推之,亦言其髪之美耳。

【纂疏】陸氏曰:「夫須,莎草,可為蓑笠。」王氏曰:「綢,韜也。女之首服,其綢絲如髪之直,無有華飾。士女首服,皆言素儉也。」又曰:「此章言士女之賤者。」

彼都人士,充耳琇音秀實。彼君子女,謂之尹吉。我不見兮,我心苑於粉反結叶繳質反!

賦也。琇,美石也,以美石為瑱。尹吉,未詳。鄭氏曰:「吉,讀為姞。尹氏、姞氏,周之昏姻舊姓也。人見都人之女,咸謂尹氏、姞氏之女,言其有禮法也。」李氏曰:「所謂尹吉,猶晉言王謝,唐言崔盧也。」苑,猶屈也,積也。

【纂疏】孔氏曰:「瑱所以塞實其耳。」又曰:「《常武》『王謂尹氏』,《春秋》『尹士立王子朝』,世為公卿,周之舊族也[3]。《韓奕》云『韓姞』,文王之甥[4]。《左傳》鄭石癸曰:『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是姞、周舊昏姻也。世貴家風不替,故見都人士有禮法者,謂之尹吉。」王氏曰:「此章言士女之貴者也。下同。」

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叶落蓋反。彼君子女,卷音權髪如蠆初邁反。我不見兮,言從之邁!

賦也。厲,垂帶之貌。卷髪,鬢傍短髪不可斂者,曲上卷然以為飾也。蠆,螫蟲也,尾末揵然,似髪之曲上者。邁,行也。蓋曰:是不可得見也,得見則我從之邁矣。思之甚也。

【纂疏】孔氏曰:「禮:大帶垂三尺。《說文》曰[5]:『長尾為蠆,短尾為蠍。』」東萊呂氏曰:「揵其言反,舉也。」疊山謝氏曰:「『綢直如髪』,非取其態度;『卷髮如蠆』,非取其榮飾。曰君子之女,其德性必有起人之敬心者。世之降也,上以奢麗為化,下以驕**為美,無復見此賢女矣。」

匪伊垂之,帶則有餘。匪伊卷之,髪則有旟。我不見兮,云何盱喜俱反矣?

賦也。旟,揚也。盱,望也,說見《何人斯》篇。○此言士之帶,非故垂之也,帶自有餘耳。女之髪,非故卷之也,髪自有旟耳。言其自然閒美,不假修飾也。然不可得而見矣,則如何而不望之乎!

《都人士》五章,章六句。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弓六反。予髪曲局,薄言歸沐。

賦也。自旦及食時為終朝。綠,王芻也。兩手曰匊。局,卷也,猶言「首如飛蓬」也。○婦人思其君子,而言終朝采綠,而不盈一匊者,思念之深,不專於事也。又念其髪之曲局,於是舍之而歸沐,以待其君子之還也。

【纂疏】郭氏曰:「菉,蓐也,今呼鴟腳莎。」疊山謝氏曰:「婦人夫不在家,不事容飾,《伯兮》曰『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6],誰適為容?』今采綠于野,聞有言其夫之歸者,故歸家膏沐以待之,曰『薄言歸沐』。」

終朝采藍盧談反,不盈一襜尺占反,叶都甘反。五日為期,六日不詹音占,叶多甘反。

賦也。藍,染草也。衣蔽前謂之襜,即蔽膝也。詹,與瞻同。五日為期,去時之約也。六日不詹,過期而不見也。

【纂疏】孔氏曰:「藍可染青。《月令》:『仲夏,無刈藍以染。』」濮氏曰:「藍可以為靛,染青以之。」東萊呂氏曰:「後漢劉瑜上疏曰:『天地之性,陰陽正紀,隔絶其道,水旱為并。《詩》云:「五日為期,六日不詹。」怨曠作歌,仲尼所錄。』」○一說:疊山謝氏曰:「此日乃五月六月也。如《易》『七日來復』,如《七月》詩『一之日』、『二之日』。夫之行也,期五月來歸,今六月矣,猶不見其面也。」

之子于狩尺救反,言韔勅亮反其弓叶姑弘反。之子于釣,言綸之繩。

賦也。之子,謂其君子也。理絲曰綸。○言君子若歸而欲往狩耶?我則為之韔其弓。欲往釣耶?我則為之綸其繩。望之切,思之深,欲無往而不與之俱也。

【纂疏】孔氏曰:「韔謂射訖弛弓,納于韔中也。綸,繩。繳,生絲縷。謂繫繩於釣竿也,與繫繩於矢而射謂之繳射同[7]。」

其釣維何?維魴音房及鱮音叙,叶音湑。維魴及鱮,薄言觀者叶掌與反。

賦也。於其釣而有獲也,又將從而觀之。亦上章之意也。

《采綠》四章。章四句。

芃芃蒲東反黍苖,陰雨膏古報反之。悠悠南行,召伯勞力報反之。

興也。芃芃,長大貌。悠悠,遠行之意。○宣王封申伯於謝,命召穆公往營城邑,故將徒役南行。而行者作此,言芃芃黍苖,則唯陰雨能膏之。悠悠南行,則惟召伯能勞之也。

我任音壬我輦力展反,我車我牛叶魚其反。我行既集,蓋云歸哉叶將黎反!

賦也。任,負任者也。輦,人輓車也。牛,所以駕大車也。集,成也。營謝之役,既成而歸也。

【纂疏】鄭氏曰[8]:「有負任者,有輓輦者,有將車者,有牽傍牛者。」孔氏曰:「我車,謂大車以駕牛者[9]。既云將車[10],謂車中有牛而將之。下文云牽傍牛者,此牛在轅之外,以助轉徙[11],故别牽傍之。」丘氏曰:「召伯知其勞苦憂思,故皆呼而諭之曰:『俟我南行之功已集,盍云歸哉!』解之使說也。」王氏曰:「此章見召伯之遇役夫如此。」

我徒我御,我師我旅。我行既集,蓋云歸處!

賦也。徒,步行者。御,乘車者。五百人為旅,五旅為師。《春秋傳》曰:「君行師從,卿行旅從。」

【纂疏】王氏曰:「此章見召伯之遇征夫如此。」

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烈烈征師,召伯成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