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卷第十(第1页)
詩卷第十
彤弓之什二之三
彤弓弨尺昭反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叶虚王反之。鍾鼓既設,一朝饗叶虚良反之。
賦也。彤弓,朱弓也。弨,弛貌。貺,與也。大飲賓曰饗。○此天子燕有功諸侯而錫以弓矢之樂歌也。東萊呂氏曰:「『受言藏之』,言其重也。受弓人所獻[1],藏之王府,以待有功,不敢輕予人也。『中心貺之』,言其誠也。中心實欲貺之,非由外也。『一朝饗之』,言其速也。以王府寶藏之弓,一朝舉以畀人,未嘗有遲留顧惜之意也。後世視府藏為己私分,至有以武庫兵賜弄臣者,則與『受言藏之』者異矣。賞賜非出于利誘,則迫于事勢,至有朝賜鐵劵而暮屠戮者,則與『中心貺之』者異矣。屯膏吝賞,功臣解體,至有印刓而不忍予者,則與『一朝饗之』者異矣。」
【纂疏】孔氏曰:「彤,赤也。漆以禦霜露,為色赤[2]。彤是赤,玈為黑[3]。赤者,周所尚,故賜弓赤一黑十,以赤為重耳。」王氏曰[4]:「《說文》:『弨,弓反也。』弓弛而體反也。」嚴氏曰:「賜弓不張。」孔氏曰:「饗者,烹太牢以飲賓。設牲俎豆[5],盛於食燕。《周語》曰:『王饗有體薦,燕有折俎。公當饗,卿當燕。』是禮盛也。」長樂劉氏曰:「行慶賞必與神人共之,故行饗禮於廟。」
彤弓弨兮,受言載叶子利反之。我有嘉賓,中心喜叶去聲之。鍾鼓既設,一朝右音又,叶于記反之。
賦也。載,抗之也。喜,樂也。右,勸也,尊也。
【纂疏】鄭氏曰:「載,出載之車。」疊山謝氏曰:「古人以右為尊、為貴、為親,以左為卑、為賤、為疏。《左傳》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天子所左,寡君亦左之。』」○一說:嚴氏曰:「右與宥、侑通,助也。《左》莊十八年:『王饗禮,命之宥。』注:『以幣帛助歡。』」
彤弓弨兮,受言櫜古刀反,叶古號反之。我有嘉賓,中心好呼報反之。鍾鼓既設,一朝醻市由反,叶大到反之。
賦也。櫜,韜。好,說。醻,報也。飲酒之禮,主人獻賓,賓酢主人,主人又酌自飲,而遂酌以飲賓,謂之醻。醻,猶厚也,勸也。
【纂疏】《釋文》曰:「橐,弓衣。」孔氏曰:「王肅云:『醻,報功也。』」嚴氏曰[6]:「鄭以醻為酬。酢燕禮。饗禮為訓共儉,爵盈不飲,未必有酬酢也。」疊山謝氏曰:「飲酒之禮,主人酌賓曰獻,賓酌主人曰酢。一獻一酢,報施足矣。主人又酌賓謂之醻,所以見其意厚也。饗之未足而右之,右之未足而醻之,此亦中心喜好之實也。」
《彤弓》三章,章六句。
《春秋傳》:「甯武子曰:『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於是乎賜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覺報宴。』」注曰:「愾,恨怒也。覺,明也。謂諸侯有四夷之功,王賜之弓矢,又為歌《彤弓》,以明報功宴樂。」鄭氏曰:「凡諸侯,賜弓矢然後專征伐。」東萊呂氏曰:「所謂專征者,如四夷入邊,臣子篡弑,不容待報者。其它則九伐之法,乃大司馬所職,非諸侯所專也,與後世強臣拜表輒行者異矣。」
【纂疏】陳氏曰:「《春秋》所載皆謂諸侯有功,則王賜之彤弓,以旌伐功而已。未曾謂既賜,然後得專征也。《王制》言『賜弓矢然後征』,蓋言天子命諸侯征伐,故賜弓矢以將王靈耳,安得有專征之言乎?鄭氏遽謂『賜弓矢然後得專征伐』,由漢而下,有無君之心者徼求弓矢之賜,脅諸侯而肆其奸者紛然,蓋康成啓之也。」
菁菁子丁反者莪五何反,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音洛且有儀叶五何反。
興也。菁菁,盛貌。莪,羅蒿也。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君子,指賓客也。○此亦燕飲賓客之詩。言菁菁者莪,則在彼中阿矣。既見君子,則我心喜樂而有禮儀矣。或曰:以「菁菁者莪」比君子容貌威儀之盛也。下章放此。
【纂疏】陸氏曰:「莪,蘿蒿,生澤田漸洳之處,葉似邪蒿而細,科生,三月中[7],莖可生食,又可蒸食[8],味頗似蔞蒿。」東萊呂氏曰:「長育人才之道,固多術矣,而莫先於禮儀。禮儀者,內外兼養,非心過行,無所從入,此人材所以成也。」疊山謝氏曰:「聖人之道,峻極于天,可謂大矣。欲觀其道,特在於禮儀威儀之中耳。見君子而蒙教育,不惟有道之可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皆為吾身之所有矣。」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音止。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興也。中沚,沚中也。喜,樂也。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興也。中陵,陵中也。古者貨貝五貝為朋。錫我百朋者,見之而喜,如得重貨之多也。
【纂疏】孔氏曰:「《漢·食貨志》以為大貝、壯貝[9]、幺貝、小貝、不成貝為五也。為朋者[10],謂小貝以上四種[11],各二貝為一朋,而不成者不為朋。鄭因經廣解之,言有五種之貝,貝中以相與為朋[12],非總五貝為一朋也。」
汎汎芳劍反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比也[13]。楊舟,楊木為舟也。載,則也。載沉載浮,猶言「載清載濁」、「載馳載驅」之類,以比未見君子而心不定也。休者,休休然,言安定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書》曰『作德,心逸日休』,又曰『其心休休焉[14]』、『我心則休』者,其心休休然,歡樂而舒泰,又不止于喜樂也。」
《菁菁者莪》四章,章四句。
六月棲棲音西,戎車既飭音敕。四牡騤騤求龜反,載是常服叶蒲北反。玁狁孔熾尺志反,我是用急叶音棘。王于出征,以匡王國叶于逼反。
賦也。六月,建未之月也。棲棲,猶皇皇,不安之貌。戎車,兵車也。飭,整也。騤騤,強貌。常服,戎事之常服,以韎韋為弁,又以為衣,而素裳白舄也。玁狁,即獫狁,北狄也。孔,甚。熾,盛。匡,正也。○成康既没,周室寖衰,八世而厲王胡暴虐,周人逐之,出居于彘。玁狁內侵,逼近京邑。王崩,子宣王靖即位,命尹吉甫帥師伐之,有功而歸。詩人作歌以叙其事如此。《司馬法》:「冬夏不興師。」今乃六月而出師者,以玁狁甚熾,其事危急,故不得已而王命於是出征,以正王國也。
【纂疏】濮氏曰:「詩言『四月惟夏,六月徂暑』,則為夏正可知。」鄭氏曰:「戎車有五。」「《周禮·車僕》:『掌戎路、廣車、闕車、苹車、輕車』是也。戎路,王在軍所乘。廣車,横陣之車。闕車,所用補闕之車。苹,猶屏也,所用對敵自蔽隱之車[15]。輕車,所用馳敵致師之車也[16]。」疊山謝氏曰:「『戎車』曰『既飭』,則車甲、器械、士卒、馬牛皆平時盡備,無一物不整齊矣。『四牡』曰『騤騤』,則戰馬皆平時閱習,無一馬不精強矣。曰『載是常服』,則車中常服皆平時製造[17],無一衣一裳不經檢點,今特載之車上而已矣。一章曰『戎車既飭,四牡騤騤』,二章曰『比物四驪,閑之維則』,三章曰『四牡修廣,其大有顒』,五章曰『戎車既安,如輊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閑』,西北平原廣野,舉目千里,利於車戰,故此詩以車馬為重。」
比毗志反物四驪,閑之維則。維此六月,既成我服叶蒲北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叶奬履反[18]。
賦也。比物,齊其力也。凡大事: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凡軍事,物馬而頒之。毛馬齊其色,物馬齊其力,吉事尚文,武事尚強也。則,法也。服,戎服也。三十里,一舍也。古者吉行日五十里,師行日三十里。○既比其物而曰四驪,則其色又齊,可以見馬之有餘矣。閑習之而皆中法則,又可以見教之有素矣。於是此月之中即成我服,既成我服,即日引道,不徐不疾,盡舍而止,又見其應變之速,從事之敏,而不失其常度也。王命於此而出征,欲其有以敵王所愾而佐天子耳。
四牡修廣,其大有顒玉容反。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有嚴有翼,共音恭武之服叶蒲北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叶于逼反。
賦也。修,長。廣,大也。顒,大貌。奏,薦。膚,大。公,功。嚴,威。翼,敬也。共,與供同。服,事也。言將帥皆嚴敬以恭武事也。
【纂疏】呂氏曰:「上三章皆自治之備。」疊山謝氏曰:「薄伐者,叛則伐之,服則舍之,不窮征遠討也。為將必嚴,不嚴則軍心不齊;為帥必敬,不敬則軍事不整,故曰『有嚴有翼』。」
玁狁匪茹如豫反,整居焦穫音護。侵鎬胡老反及方,至于涇陽。織音志文鳥章,白斾央央於良反。元戎十乘繩證反,以先啟行叶户郎反。
賦也。茹,度。整,齊也。焦、穫、鎬、方,皆地名。焦,未詳所在。穫,郭璞以為瓠中,則今在耀州三原縣也。鎬,劉向以為千里之鎬,則非鎬京之鎬矣,亦未詳其所在也。方,疑即朔方也。涇陽,涇水之北,在豐鎬之西北。言其深入為寇也。織、幟字同。鳥章,鳥隼之章也。白斾,繼旐者也。央央,鮮明貌。元,大也。戎,戎車也,軍之前鋒也。啓,開;行,道也,猶言發程也。○言玁狁不自度量,深入為寇如此。是以建此旌旗,選鋒鋭進,聲其罪而致討焉。直而壯,律而臧,有所不戰,戰必勝矣。
【纂疏】毛氏曰:「焦穫,周地接玁狁者。」鄭氏曰:「鎬、方皆北方地名。」孔氏曰:「鳥隼之章,畫急疾之鳥隼以為章也。」東萊呂氏曰:「日月為常,交龍為旂之類,皆幟之文也。鳥章,特其一耳。」曹氏曰:「白,帛也。白旆以絳帛為旆也,以帛續旐末為燕尾,戰則旆之。」王氏曰:「軍前曰啓,後曰殿。元戎十乘,以先車行之前者,所謂選鋒也。《兵法》:『兵無選鋒曰北。』」疊山謝氏曰:「《兵法》所謂『堂堂之陣,正正之旗』也[19]。元戎十乘,以先啓行,其兵車可以摧鋒破陣,此《傳》所謂『先人有奪人之心』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