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疑云(第1页)
在医护的简单治疗下,爷爷的情况暂时恢复了稳定。
刚结束工作来到病房的吴之遥,从几欲崩溃的若邻口中获取了关键信息:她确实应傅匀声之请临摹过《江山如画》,但摹本绝无印章;而真迹的保管环节,完全由傅匀声及其团队经手。
真相的轮廓已然清晰——这是一场处心积虑的复仇。但事件已经发生,父亲在封笔大典捐赠赝品是既成事实!如果父亲是被陷害的,那么作为策展人的若邻,则难逃干系。
“舅舅,我不该不听你的话。我真的想不到,他是那样的人!”若邻还沉浸在自责当中。
看着她满脸的颓丧与红肿双眼,吴之遥的心疼难以言说。
“傻瓜,这怎么能怪你呢?你只是被他利用而已。你要相信清者自清,你和爷爷,都不会有事。相信舅舅。”吴之遥眼神坚定,他必须一步一步开始反击。
他首先稳住舆论阵地,让若邻坦诚公开临摹事实,将公众焦点巧妙引向“赝品印章”这一核心疑点,同时大量渲染父亲一生捍卫艺术真迹的品格,塑造受害者形象。
在证据战线,他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司法途径聘请顶尖专家对赝品印章进行专业鉴定;另一方面动用一切资源深挖傅匀声的社会关系网,追查其与仿刻高手、策展团队人员的隐秘关联。
与此同时,他亲自拜访书法协会高层,出示傅匀声的复仇动机线索,寻求行业理解与支持。对内,他坚定表态家族完全信任若邻,为她构筑心理防线,并确保父亲得到最好的医疗照护。
而鉴定中心传来的消息,却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经与吴宾翃其他参展作品上的印章进行高精度对比分析,技术专家得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结论——那幅引起轩然大波的赝品《江山如画》上所盖的印章,无论是印文的细微笔画、金石韵味,还是印泥的成分与老化痕迹,都与吴老的真印完全吻合!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吴老夫人听到这个消息时,脸色瞬间煞白,语气斩钉截铁,“你父亲的印章,向来由我亲自保管,从未假手他人,更不可能外泄!尤其是他完成《江山如画》之后,那方印就被我仔细收好,这次带来北京,一直锁在酒店房间的保险柜里,连拿出来透气的机会都没有!”
她的激动与确信,让所有人都感到困惑。真印明明妥善保管着,赝品上为何会出现绝对真实的印章?
并且,从时间线上来说,若邻是将所有展品运到北京后,再为傅匀声临摹《江山如画》。从临摹到大展开幕期间,吴老夫人几乎可以用性命担保,印章绝对完好无损地待在她身边。
就在此时,周铭从海外艺术品市场追查到的一条线索,让这个谜团更加扑朔迷离。他通过特殊渠道,发现了一幅今年初流入欧洲私人藏家手中的吴宾翃“作品”,内容是一幅行书。
经初步专业鉴定,那幅字的字迹被认定为仿作,但其上钤盖的吴宾翃印章,却被鉴定为真品!
字假,印真!
这与《江山如画》赝品的情况,如出一辙!
“怎么会这样?!绝无可能!”奶奶几乎要站不稳,这个消息颠覆了她几十年来的认知和守护。
一位经验丰富的刑侦人员在听取汇报后,提出了一个大胆却合理的假设:“如果排除了所有不可能,那么只剩下一种解释——吴宾翃老先生的‘真印’,可能更早以前,就已经被人调包了。”
这个推断如同冰水浇头,让所有人不寒而栗。
吴之遥立刻陪同母亲返回酒店,取出了那方被严密保管在保险柜中的印章。送到鉴定机构进行紧急鉴定后,结果令人窒息——这方被奶奶视若珍宝、守护了不知多少时日的印章,果然是仿刻的赝品!其工艺之精湛,足以骗过日常审视,但在专业仪器和与真印的精确比对下,终究露出了细微的马脚。
真正的印章,早已不知在何时,流落在外!
“妈,您再好好想想,”吴之遥扶着几乎要崩溃的母亲,声音低缓而紧迫,“到底是什么时候,印章有可能被调包?上一次使用这方印章,是在什么时候?”
老人强忍着眩晕,努力在混乱的记忆中搜寻。“你爸年纪大了,早就封笔多年,很少动笔了。上一次……上一次隆重地用印……”她的目光有些恍惚,最终定格在吴之遥脸上,带着一丝复杂,“还是你……还是你上次结婚的时候。”
吴之遥的婚礼!他与前妻瞿微的婚礼当日,吴宾翃老先生心情畅快,曾在众多宾客的见证下,即兴挥毫,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作为给新婚夫妇的贺礼。
巧合的是,周铭找到的那幅海外赝品,其内容赫然正是婚礼当天父亲写下的那八个字——“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可那幅海外的赝品,明显不是他们婚礼当天的真迹。那幅真迹,一直被瞿微保管着。
疑云重重,难以解释。
“妈!您再仔细回忆一下婚礼当天,”吴之遥的心脏剧烈地跳动着,感觉已经触摸到了真相的边缘,“当时,盖完章之后,那方印章,有没有离开过您的视线?哪怕只有一瞬间?”
母亲皱紧眉头,几乎是将那天的情景一帧一帧地在脑海中回放。“没有……我确定没有。”她喃喃道,语气从犹疑变得肯定,“我记得很清楚,你爸写完字,我把印章递给他,他盖好之后,我立刻就用软布把印面擦干净,然后就直接放回了我的随身手包里,拉链都拉好了。整个过程,印章都没有经过第三个人的手。从酒店回到家,我第一时间就把它锁进了卧室的箱子,钥匙只有我和你爸有,连你姐姐姐夫都没碰过。”
她的叙述详实而清晰,排除了婚礼当场被调包的可能。
那么,真印究竟是在哪个环节,被哪个“隐形人”,用什么方法偷梁换柱的呢?要仿刻印章,也需要时日,从选料到篆刻,再仿制痕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吴之遥感觉,他们离真相很近,却又隔着一层无法捅破的薄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