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金代末年的史学成就(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4]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资治通鉴》卷末,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9607页。

[25]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释通》,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97页。

[26]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资治通鉴》卷末,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9608页。

[27]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页。

[28]《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四,黎靖德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07页。

[29]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通鉴不载文人”,黄汝成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485页。

[30]参见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叙论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51~2555页。

[31]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091页。

[3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九“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4941~4943页。

[33]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7740~7741页。

[34]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资治通鉴选》卷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8页。

[35]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臣光曰”,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48页。

[36]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臣光曰”,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742页。

[37]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一“臣光曰”,王亦令点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第178页。

[38]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五“臣光曰”,王亦令点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第592页。

[39]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著书之难”,黄汝成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084页。

[40]脱脱等:《宋史》卷三百八十九《袁枢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934页。

[41]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序,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页。

[42]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一《书教下》,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1页。

[43]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998页。

[44]郑樵:《夹漈遗稿》卷二《献皇帝书》,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1页。

[45]郑樵:《通志》卷首《通志总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页。

[46]郑樵:《通志》卷首《通志总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页。

[47]郑樵:《通志》卷首《通志总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页。

[48]郑樵:《通志》卷四十《地理略》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541页。

[49]郑樵:《通志》卷首《通志总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页。

[50]郑樵:《通志》卷七十四《灾祥略》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853页。

[51]郑樵:《通志》卷七十五《昆虫草木略》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865页。

[52]郑樵:《通志》卷三十八《天文略》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525页。

[53]郑樵:《通志》卷首《通志总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页。

[54]郑樵:《通志》卷七十三《金石略》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841页。

[55]《宋大诏令集》卷一百五十《修五代史诏》,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555页。

[56]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六十九《答李淑内翰书》,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004页。

[57]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十二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25页。

[58]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27页。

[59]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二十一《梁臣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07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