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金代末年的史学成就(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60]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十国世家》序,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47页。

[61]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序,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85页。

[62]脱脱等:《金史》卷十二《章宗纪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82页。

[63]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九十一《辞转礼部侍郎札子》,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342页。

[64]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3页。

[65]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八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3页。

[66]《新志》增录《旧志》之数,诸家统计各异,录此聊备一说。

[67]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末《进〈唐书〉表》,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472页。

[68]一说《五代会要》成书于乾德元年(963),参见《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五代会要”条,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35页。

[69]脱脱等:《宋史》卷三百八十八《李焘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914页。下引本传,不另注。

[70]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三《经籍考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637页。

[71]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三《经籍考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637页。

[72]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三《经籍考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638页。

[73]《朱子语类》卷十一,黎靖德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96页。

[74]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页。

[75]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三十八《徐梦莘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983页。

[76]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编年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徐小蛮等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20页。

[77]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3页。

[78]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298页。

[79]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426页。

[80]钱大昕:《潜研堂集·文集》卷二十八《跋柯维骐宋史新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497页。

[81]曾绛:《两汉刊误》序,《两汉刊误补遗》,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页。

[82]王应麟:《困学纪闻》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页。

[83]《崇文总目》有清人钱东垣辑释本5卷、补遗1卷,总得原叙30篇、原释980条、引证420条,间有辑释者考证性按语。《中兴馆阁书目》及《续书目》有近人赵士炜辑考5卷、续辑考1卷。

[84]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序,孙猛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5页。

[85]参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前言,孙猛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页。

[86]参见陈乐素:《关于陈振孙之生平和著述》,载《大公报·文史周刊》,1946年11月20日。

[87]郑樵:《通志》卷七十三《金石略》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841页。

[88]赵明诚:《金石录》序,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1~2页。

[89]赵明诚:《金石录》卷二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543页。

[90]赵明诚:《金石录》卷二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652~653页。

[91]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四《国史部·总序》,周勋初等校订,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6338页。

[92]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二《国史部九》,周勋初等校订,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6445页。

[93]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二《国史部九》,周勋初等校订,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6449页。

[94]吴缜:《新唐书纠谬》序,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

[95]以上曾巩语均引自《南齐书目录序》,《曾巩集》卷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87~188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