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关于史学批评的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第8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26]刘昫等:《旧唐书》卷八十《褚遂良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730页。

[227]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杜正伦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42页。

[228]王溥:《唐会要》卷六十三《修史官》,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101页。

[229]王溥:《唐会要》卷六十三《修史官》,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100页。

[230]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魏謩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569页。

[231]王溥:《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杂录下》,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105页。

[232]刘知幾:《史通》卷十《自叙》,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70页。

[233]王溥:《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杂录下》,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106页。

[234]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九《路随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192页。

[235]刘勰:《文心雕龙》第十六《史传》,周振甫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72页。

[236]刘知幾:《史通》卷十《自叙》,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71页。

[237]刘知幾:《史通》卷七《曲笔》,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2~183页。

[238]刘知幾:《史通》卷二十《忤时》,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56页。

[239]刘知幾:《史通》卷十三《疑古》,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54~367页。

[240]刘知幾:《史通》卷十四《惑经》,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69~386页。

[241]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71页。

[242]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韩昌黎文集》,马其昶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6~669页。

[243]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三十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98~500页。

[244]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400页。

[245]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410~6411页。

[247]参见柳宗元:《柳河东集》卷四十四、卷四十五,是为《非国语》上、下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746~789页。下引《非国语》,不另注。

[248]参见侯外庐:《柳宗元哲学选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5页。

[249]《国语》卷三《周语下》,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10~113页。

[250]《国语》卷九《晋语三》,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05~306页。

[251]《国语》卷十《晋语四》,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10页。

[252]按董安于有“不如亡”之语,意谓“不如无”;宗元释“亡”为“遁逃”,误。

[253]《国语》卷十四《晋语八》,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53页。韦注:叔鱼“后为赞理,受雍子女而抑邢侯,邢侯杀之”。“食我既长,党于祁盈,盈获罪,晋杀盈及食我,遂灭邢氏、羊舌氏,在鲁昭二十八年。”

[254]参见《非国语》的《韩宣子忧贫》、《料民》、《长鱼矫》、《荀息》等篇。

[255]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柳璨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469页。

[256]《宋史·艺文志一》春秋类著录:“叶真《是国语》七卷”。

[257]苏轼:《东坡续集》卷五《与江惇礼秀才》,《四部备要》第77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726页。

[258]宋濂等:《元史》卷一百八十一《虞集传》附《虞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4174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