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关于史学批评的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51]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下《儒学传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977页。

[152]刘昫等:《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32页。

[153]裴矩:《西域图记》序,《隋书》卷六十七《裴矩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79页。

[154]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边防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979页。

[155]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四《马周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616页。

[156]毛泽东读《新唐书·马周传》,称马周此论是“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参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35页。

[157]刘昫等:《旧唐书》卷九十《朱敬则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915页。《新唐书·艺文志三》“杂家类”著录:“朱敬则《十代兴亡论》10卷。”《旧唐书·经籍志上》“杂史类”作《十世兴王论》,误。

[158]参见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俪生陆贾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251页。

[159]魏徵等:《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56页。

[160]魏徵等:《隋书》卷四《炀帝纪下》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5页。

[161]魏徵等:《隋书》卷七十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36页。

[162]魏徵等:《隋书》卷七十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36页。

[163]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卷三《君臣鉴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6、125页。

[164]参见吴兢:《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25页。

[165]魏徵等:《隋书》卷七十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36页。

[166]魏徵等:《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序,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673页。

[167]吴兢:《贞观政要》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页。

[168]吴兢:《上〈贞观政要〉表》,《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023页。

[169]魏徵等:《隋书》卷六十六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67页。

[171]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唐宣宗大中二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8032页。

[172]魏徵等:《隋书》卷七十三《循吏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88页。

[173]魏徵等:《隋书》卷七十三《循吏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88页。

[174]魏徵等:《隋书》卷七十三《循吏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73页。

[175]魏徵等:《隋书》卷七十三《循吏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73页。

[176]吴兢:《贞观政要》卷三《择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93页。

[177]魏徵等:《隋书》卷七十三《循吏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74页。

[178]魏徵等:《隋书》卷七十三《循吏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88页。

[179]魏徵等:《隋书》卷七十三《循吏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88页。

[180]范祖禹:《唐鉴》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9页。《贞观政要》卷一《政体》记于贞观七年下,似误。

[181]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1页。

[182]范祖禹:《唐鉴》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7页。

[183]刘昫等:《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138页。

[184]魏徵等:《隋书》卷三十七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129页。

[185]魏徵等:《隋书》卷三十八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144页。

[186]魏徵等:《隋书》卷六十一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471页。

[187]魏徵等:《隋书》卷六十三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05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