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关于史学批评的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41]刘知幾:《史通》卷八《书事》,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12~213页。

[42]刘知幾:《史通》卷八《书事》,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13页。

[43]刘知幾:《史通》卷五《采撰》,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07~109页。

[44]刘知幾:《史通》卷十《杂述》,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57页。

[45]刘知幾:《史通》卷四《序例》,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地,2009年,第81页。

[46]刘知幾:《史通》卷一《六家》,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页。

[47]刘知幾:《史通》卷二《二体》,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4页。

[48]刘知幾:《史通》卷四《论赞》,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77页。

[49]刘知幾:《史通》卷二《载言》,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1页。

[50]刘知幾:《史通》卷三《表历》,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48页。

[51]刘知幾:《史通》卷六《叙事》,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52~156页。

[52]刘知幾:《史通》卷六《叙事》,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61~163页。

[53]刘知幾:《史通》卷六《言语》,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39~140、142页。

[54]参见刘知幾:《史通》卷六《叙事》,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67页。

[55]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80~281页。

[56]刘知幾:《史通》卷十《辨职》,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61~262页。

[57]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71页。

[58]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73页。

[59]刘知幾:《史通》卷七《直书》,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79页。

[60]刘知幾:《史通》卷七《曲笔》,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5页。

[61]刘知幾:《史通》卷十四《惑经》,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74、381页。

[62]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87页。

[63]刘知幾:《史通》卷七《曲笔》,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2~183页。

[64]刘知幾:《史通》卷十四《惑经》,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77页。

[65]刘知幾:《史通》卷二《二体》,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6页。

[66]杜牧:《樊川文集》卷一《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0页。

[67]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杜佑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981页。

[68]李翰:《通典序》,《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页。

[69]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杜佑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982页。

[70]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释通》,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00页。

[71]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页。

[72]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一《书教中》,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73页。

[73]《通典》卷四十二自注云:“凡有经典文字其理深奥者,则于其后说之以发明,皆云‘说曰’,凡义有先儒各执其理,并有通据而未明者,则议之,皆云‘议曰’。凡先儒各执其义,所引据理有优劣者,则评之,皆云‘评曰’。他皆同此。”

[74]《通典》初撰时,兵、刑合为一门,全书称为八门;定稿进呈时,兵、刑各为一门,全书称为九门。

[75]参见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50页。

[76]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杜佑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983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