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选文 天部(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又,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

《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又,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又,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5]

《礼》曰: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又,天则不言而信,天无私覆,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

又,天秉阳,垂日星。

又,天不爱其道,故天降甘露。

又,著不息者,天也。圣人作乐以应天。

又,天有四时,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又,燔柴于泰坛,以祭天也。

又,孟冬之月,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又,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祭天扫地,而祭于其质而已矣。

又,清明象天。

《传》曰:天有六气[6],降生五味。

又,叔孙穆子梦天压己,弗胜。

又,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宋人告急于晋,晋侯欲杀之。伯宗曰:“不可。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又,晋侯赐毕万魏。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

《尔雅》曰:穹苍,天也。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语》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又,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又,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易乾凿度》曰:天动而施曰仁,地静而理曰义。

又,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为三才。

京房《易传》曰:地动阴有余,天裂阳不足。此臣下盛强,害君上之变也。景帝三年,天东北有赤气,广长十余丈,或曰天裂,其后七国兵起。

《春秋说题辞》曰: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群阳,精也。合为太一,分为殊名,故立字“一大”为天。

《礼统》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天之为言镇也,神也,珍也。施生为本,运转精神,功效列陈,其道可珍重也。

《尚书考灵曜》曰:中央钧天,其星角亢;东方皞天,其星房心;东北变天,其星斗箕;北方玄天,其星须女;西北幽天,其星奎娄;西方成天,其星胃昴;西南朱天,其星参狼;南方赤天,其星舆鬼柳;东南阳天,其星张翼轸。

《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

《尚书中候》曰:天地开辟,甲子冬至。日月若悬璧,五星若编珠。

《诗纪历枢》曰:箕为天口,主出气。

《大戴礼》曰:放勋,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春秋感精符》曰:人主与日月同明,四海合信,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父天于圆丘之礼也,母地于方泽之祭也。兄日于东郊也,姊月于西郊也。

《春秋繁露》曰:天有十端: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阳为一端,阴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火为一端。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故生,秋怒气故杀,夏乐气故养,冬哀气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