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出版载体(第2页)
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生于23年(或24年),卒于79年,世称老普林尼(区别于他的养子小普林尼),古罗马作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以其所著《自然史》(又称《博物志》)一书著称,被誉为古代罗马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普林尼出生于罗马帝国北部的新科莫姆城(今科莫)的一个中等奴隶主家庭,家境较富裕。少年时代,他曾在罗马攻读法学。47—57年,他在日耳曼地区服役,任骑兵军官。他曾亲自访问过日耳曼人中的乔克人居住的海岸,搜集日耳曼各部落的方言和历史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对日耳曼方言进行分类。普林尼从日耳曼返回罗马之后,从事律师工作,还在当时受罗马帝国统治的法国、西班牙、北非等地区担任过军事和行政职务。69—79年在罗马皇帝韦斯帕西安努斯在位时,他历任要职,曾被任命为内政理事会成员。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普林尼为了解火山爆发的情况并救援这一地区的灾民,乘船赶往火山活动地区,因吸入火山喷出的含硫气体而中毒死亡。
在罗马、日耳曼、希腊等多个地区的生活经历,为老普林尼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一生著作颇丰,其中,《自然史》是他唯一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全书共三十七卷,以古代世界近五百位作者的两千多本著作为基础,分为34707个条目,内容包括宇宙理论、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学、农业、医学、矿物、工艺、绘画和雕刻等,是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总汇,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该书自问世以来,已有300多种版本在多个国家流传。
选文主要从三方面介绍了古埃及的书写载体——莎草纸的发明与应用。首先,从人类书写载体的发展历史切入,引出对纸莎草及其加工而成的莎草纸的描述。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先后在树叶或树皮、铅条、亚麻布或蜡片上书写,直至由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纸莎草加工而成的莎草纸诞生,人们才开始进入纸质书写时代。其次,根据纸张质量把莎草纸划分为不同等级,分别为hieratic(僧侣纸)、后来叫Augusta(奥古斯都纸)或Liviana(利维娅纸)、amphitheatre(圆形剧场纸)、Saitic(赛第纸)、Taeic(泰尼奥提克纸)、emporitica(集市纸)。不同类型的纸张有不同的细度、厚度、白度和平滑度。克劳迪亚斯皇帝修改了纸张的质量标准,纸张的厚度、宽度、透明度得到极大改善。最后,选文还详细记载了莎草纸的制作和保存方法。必须经历剥皮、浸泡、槌击、挤压、打磨等一系列工序,并使用一种由面粉、沸水和醋混合而成的浆糊作为黏合剂,才能最终生产出优质的莎草纸。同时,人们采用多种方法保存书籍,使得莎草纸上的书写记录具有更强的持久性。
莎草纸是目前已知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应用时间最长的、最重要的纸质传播媒介(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不是“纸”而是“片”,因为没有化学反应),“记录了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帝国弥足珍贵的文字信息”[17]。“一部出版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18],选文透过莎草纸载体的兴衰史,再现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早在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约前3100—前2840),大臣荷玛卡的坟墓中就曾出土一张没有被书写过的莎草纸。最初的莎草纸常用来书写宗教内容,莎草纸的生产被王室垄断。随后在新王国时期(约前16—前11世纪),莎草纸逐渐传入民间,并出现抄写莎草纸文书的专职人员。公元前8世纪前后,莎草纸的制作方法传到古代希腊和罗马等地中海沿岸地区,源源不断的莎草纸供给促进了罗马帝国图书馆的建立以及书籍贸易的繁荣,而日益增长地纸张需求导致了莎草纸供应的短缺。“在屋大维时期,莎草纸的种植、制造和销售都在私人手里。运输税替代出口税,因为罗马是主要的进口地。莎草纸的生产从小村落移到重要城市。手工匠成为工厂的工人。尼罗河三角洲的泥沼地提供了方便书写、价格合理的材料,从不列颠到两河流域的广袤疆域里都使用莎草纸。”[19]后来莎草纸进一步传至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成为埃及的主要收入来源。
尽管莎草纸曾一度风靡欧洲,但因其造价昂贵、不易保存、原料分布地域狭窄等缺陷,普通大众日常的信息交流仍然依赖写字板、贝壳、亚麻布等物品。老普林尼也在文中对于莎草纸诞生后,人们还是习惯于用铅或亚麻布制成的折叠片来写作的情况提出了疑问。囿于莎草纸在制作和保存上的缺陷,以兽皮为原材料的羊皮纸在希腊、罗马地区开始推广。4世纪左右,方便折叠,适宜书写的羊皮纸成为古希腊、古罗马地区的主要出版载体。逐渐取代了使用数千年的莎草纸,莎草纸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莎草纸的兴衰是人类传播媒介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莎草纸书籍不仅促进了学科门类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图书馆的建设,对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博物志》中记载了大量相关二手资料,其中所参照的大多数著作已经失传,为后人研究莎草纸的诞生及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此外,随着莎草纸的消亡,制作莎草纸的技术也因缺乏记载而失传,而《博物志》中详细记载了莎草纸的制作方法,为后人复原莎草纸,传承古老出版文明提供了可能。
19世纪的评论家们就此书的部分内容提出质疑,认为作者在复述前人的观点时不加分析和批判,材料庞杂,缺乏系统性,这一点在选文中也有所体现。在“纸张的历史”一节,作者援引了大量学者关于莎草纸书籍的主要内容和保存方法的记录,却并未加以归类和分析,使得行文稍显散乱,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即便如此,该书从史学研究的立场出发,将莎草纸这一重要出版载体的诞生及传播置于自然文明发展的大视野中,使人们得以从出版载体的演变中窥探文明的形态。
(陈瑶周家翠)
[1]题目为编者所拟。
[2]文中第一人称指作者“老普林尼”。
[3]玛尔库斯·持伦提乌斯·瓦罗(前116—前27),古罗马著名学者和作家,被称为“最博学的罗马人”。
[4]埃及被分成三个部分——上埃及、下埃及和中埃及,每个部分都被进一步划分为省或行政区域,总共有42个省,每个省由一名行政长官管理,他既是法官,也是税吏。
[5]安条克国王: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国王。
[6]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前63—14):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7]利维娅:奥古斯都的妻子。
[8]克劳迪亚斯(前10—54):罗马皇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成员。
[9]彭波尼: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
[10]提比略(前162—前133)和盖乌斯(前153—前121):他们是提图斯的儿子,是试图进行土地和社会改革的罗马护民官,最终被参议院的寡头政治谋杀。
[11]西塞罗:罗马政治家、律师。
[12]维吉尔:罗马诗人。
[13]前181年。
[14]西比尔:古罗马帝国有名的神谕者,被认为是神的化身。
[15]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罗马王政时代第七任君主,也是最后一位君主。
[16]柏勒罗丰: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科林斯国王格劳科斯的儿子,西绪福斯的孙子。
[17]孙宝国、郭丹彤:《论纸莎草纸的兴衰及其历史影响》,载《史学集刊》,2005(3)。
[18]万安伦:《中外出版史》,3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9][美]亨利·彼得洛斯基:《书架的故事》,38~39页,冯丁妮、冯速、万绍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