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导向舆论(第3页)
另一小撮人看到李原救助小女孩的行为,结合他被围殴的惨状。
李原全程都清醒着却没有反抗,小女孩吓醒了也下意识紧贴李原。
所以他们开始质疑青石城的恶意。
认为他并非传言中十恶不赦,甚至产生同情。
还有中立派之类的。
总之,网友的各种质疑,正是王莹这场直播想要为李原撬动的转机。
她是从小女孩从铁门的缝隙里钻出来的时候开始拍摄的。
当时小女孩看向李原的眼神莫名亮晶晶的,反倒是李原,只垂头看了一眼。
然后本能地去拍了拍小女孩的头。
但王莹没有料到这些,她最开始,只是想为李原留下证据。
证明是王家人主动先打李原的证据。
她把买的青枣塞在李原手里提着,这人接过青枣后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仿佛并不知道王莹给了他青枣装道歉,还扯掉了他的伪装。
当时王莹的直播标题是——通缉犯李原乖乖上门道歉,欲知后事如何……
然后巴拉拉啊一大堆的。
后来王莹问起过医生,他们说李原长期处于疼痛中,所以对外界感知已经不清晰了。
他后来的行为全靠本能。
好扯淡的理由。
不过后来她已经利用医生说的这个看似瞎扯的点大肆宣扬一番了。
这个节骨眼,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炒作李原的机会。
只要是好的,惨的,原生的,网友爱看的,都是王莹需要留意的。
抓到篮里就是菜。
哪怕是编的——
哪怕掺杂虚构,也是为了以毒攻毒,用一串标签去攻击一叠标签,用标签去打败标签。
既然李原早已被贴上恶人,通缉犯,杀人犯等词条。
那就用新的标签,惨,坚韧,被疾病逼迫的温柔小叔等去对冲。
去拼命解构,去全力混淆。
王莹的刻意炒作,把李原从一个“必须枪毙的杀人犯”往“值得被讨论的个体”上引流。
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但是,李原之后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一点了吧。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夏露露和王小喜也在帮忙,谢景轩自然不用说,他的助理很给力。
他们一起剪辑了李原被围殴时不反抗的片段。
把医生“对外界感知不清晰,靠本能行动”的话,曲解为:
“长期病痛的折磨让他屏蔽了对恶意的感知,却没舍得丢弃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