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卡里特表现主义的美与审美理论(第2页)
上面,我们对表现主义美学的几位主要代表克罗齐、科林伍德、鲍桑葵和卡里特的美学思想分别作了评述,从中可以看到,表现主义美学在一些根本问题上的阐述是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当然也有个别的例外,如卡里特的美论就具有理性主义的成分),因而有很大的片面性。然而,表现主义美学在许多具体问题,如艺术想象、情感表现以及语言特征等问题上的论述,包含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汲取的合理内容,因而不能笼统地加以全盘否定。如果把表现主义美学放到整个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的大框架中加以考察,那么应当看到,它对改变西方美学的发展方向,使之从传统形态转向现代形态方面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整个20世纪西方美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它对以克莱夫·贝尔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美学和以卡西尔、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论美学乃至美国的新批评都具有直接的影响。至于表现主义美学对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则更为广泛和深远,它的一些基本观点成为现代派艺术创作的理论依据。此外需要一提的是,表现主义美学在语言与艺术同一问题上的某些论述同当代结构主义美学的观点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克罗齐反对区分各种表现品,认为直觉即艺术即语言;科林伍德主张没有艺术的和非艺术的写作,只有写作。他们的这些观点与德里达、德曼否定哲学,文学和文学批评之间的区别,认为它们都是一种写作的观点不无吻合之处。
[1]卡里特:《美是什么?》英文版,37页,1932。
[2]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19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3]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18页。
[4]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241页。
[5]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238~239页。
[6]同上书,233页。
[7]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236页。
[8]同上书,173页。
[9]同上书,173页。
[10]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26~27页。
[11]同上书,35页。
[12]同上书,33页。
[13]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149页。
[14]同上书,214页。
[15]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29页。
[16]同上书,42页。
[17]同上书,43~44页。
[18]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82页。
[19]同上书,148页。
[20]同上书,148页。
[21]同上书,206页。
[22]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230页。
[23]同上书,204页。
[24]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206页。
[25]同上书,2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