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节 普洛普的童话结构形态理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赠与者(提供者)的行动圈

3.相助者的行动圈

4.公主(要找的人物)及其父王的行动圈

5.派遣者的行动圈

6.主人公的行动圈

7.假冒主人公的行动圈

在个别故事中,同一“功能单位”既能以变化莫测的形式呈现,同一“角色”也可由具有不同属性的“人物”扮演,这些特殊属性的形成可归因于地方习俗、宗教、仪式、文化背景等外界因素对“角色”造型的影响。因此,将两个故事中同一“角色”的不同属性相互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某些基本属性的原来形状与其转变后形状之间的关系;原形与变形属性之间常有一定的规则可循,普洛普称这些原则为“变换规则”。

在对故事整体结构的分析上,普洛普主要根据“功能”的分布探讨童话的形态结构。他把故事情节的发展分割成前后不同的功能:任何动作脱离它在故事发展中所占有的位置,就丧失它的本身意义;一个功能在动作过程中到底带有什么意义,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在分析时,他首先将作品分解成一个个功能,然后将这些功能的标号列成一个个排列式,显示出故事的基本构架,最后根据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普洛普首先说明童话的故事形态。一个完整形态的童话通常是开始于一个加害行为(A)或缺失(a),经过中间的一些“功能单位”而发展到“婚礼”(C)或其他作为结局的功能项过程,如作为“报酬”(reward)(F的变式)、获得所寻找的东西或消除灾难(K的变式)等。这一整个过程可称之为一个“回合”,一则童话可能由一个“回合”构成,也可能由数个“回合”构成,分析故事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分析其“回合”数,“回合”之间又可能有不同的关系形式,下一“回合”可能与上一“回合”头尾衔接;但有些故事里,可能两个“回合”重叠,或者是一个“回合”发展未完之际又插入另一个“回合”,直到后者叙述完毕再拾起前一个话题。如果用图式表示则是:

(1)一个“回合”紧跟着另一个“回合”,其经典图示是:

(2)新的“回合”在第一个“回合”结束之前出现,行动被一个片断的回合打断。在这一片断结束后才出现第一个回合的结局:

(3)插入的一个“回合”(Ⅱ)本身之中又插入(Ⅲ):

(4)故事可以从一下子降临两个危害开始,可能先彻底消除一个,再消除第二个。

(5)两个回合共有同一结局

(6)有时一个故事里有两个寻找者,在第一个回合中间主人公们分手了,他们一般是在写着预言的路标(<)旁分手,分手时他们往往互赠一个物品(S),具体图示是:

这些构成了回合之间最主要的结合方式。

“回合”成为结构单位,在层次上讲,介于“功能单位”与故事整体之间。普洛普讨论的重点其实是“功能单位”层次。“功能单位”可以说是构成故事的最底层单位,但在故事中,“功能单位”又如何分析界定呢?这是叙事学中最棘手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普洛普的方法其实仍然依赖印象式的判断,并未完全程式化。他的方法第一步是将童话分解成句子段落,然后把看来相关的句子归结起来,套上“功能单位”的名称。通过这种分析,普洛普总结出一整套的“公式”以及叙述中的伸缩规则,用这些公式便可以代替一切俄国童话。这如同于数学公式,可以解释各种表面不同的现象。从另一方面看,我们还可以依据这种公式,“创造”或者“衍生”出新的童话。例如,依A项“功能单位”的性质,顺序构想发展成各式的B,C,→D等(当然各项之间又必须考虑“动机”、人物、时空的连贯持续,以及上面提到的其他因素)。“创造”的观念,普洛普只是附带提到,未作深入讨论。

普洛普童话结构形态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作品论方面,特别是他提出了一套作品分析的实际方法与概念,这些方法和概念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20世纪叙述理论的方向。如他提出的“功能”说,从深度和广度上看,已逼近文学研究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一切审美活动,其要旨就在于必不可少的可感性,文学提供欣赏,一个最起码的条件,也就是要唤起人的审美感知,从这个意义上说,普洛普的叙事理论显示出很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但是,对丰富驳杂的文学作品作如此形式化的抽象概括,却是不符合文学创作的审美特性与规律的。

俄国形式主义汲取了20世纪初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以此作为研究语言艺术的方法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对文艺研究的原则、功能以及规律等许多看法都带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他们以文艺作品为研究对象,反对考据式的社会批评研究,追求文学自身的内在规律,探索文艺内部特有的结构、规律、构成因素及创作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的研究成果直接被以后兴起的结构主义所汲取。

但是他们片面地否定文学的外部因素,绝对排斥社会、历史、作者的个人经历等对文艺作品的影响,把文艺研究封闭在一个形式的圈子中,则是明显的缺陷,也对以后的结构主义思潮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尽管俄国形式主义后期已开始注意把文艺作为具有诸多系统的社会中的一个系统,但仍没有完全摆脱对文艺作形式结构分析的束缚。这也从根本上影响他们试图解答文艺的特殊性问题的初衷。

[1]普洛普:《俄国童话形态学》,21页,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1968。

[2]同上书,94~114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