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1页)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贵州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特点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蒋志刚等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从生物多样性概念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重要概念,主要包括4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一)贵州的生物多样性
贵州地处青藏高原东侧、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带,地势由西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地表崎岖、破碎。贵州处于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气候向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气候、土壤、生物等类型复杂多样,为不同生态特性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创造了良好条件,使贵州成为我国动植物区系复杂且具有明显过渡性、交错性的地区,表现出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1)植物多样性
全省维管束植物共有310科,1760属,8336种(包括变种),其中蕨类植物54科,153属,916种(包括变种),裸子植物10科,31属,70种,被子植物246科,1576属,7350种。
在贵州的植物宝库中,有的种类分布极其局限,在国内其他地方都没有分布,仅仅见于贵州,成为“贵州特有植物”,而分布于喀斯特地区的贵州特有植物更是种类繁多,如贵州苏铁、荔波鹅耳枥、岩生鹅耳枥、石山桂、荔波蚊母树、贵州石楠、石山新木姜、黔鼠刺、石山胡颓子、石生鼠李、贵州槭、贵州金花茶、贵州石蝴蝶、灰岩生苔草、贵州鹤顶兰等。其中许多仅生长于喀斯特地区,证明了贵州的珍稀植物资源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
在众多野生动植物中,有一些物种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而目前处于种群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根据《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99),贵州省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4种,其中Ⅰ级保护植物有钟萼木、贵州苏铁、辐花苣苔、宽叶水韭、贵州水韭、单性木兰、珙桐、光叶珙桐、梵净山冷杉、银杉、异形玉叶金花、掌叶木、云南穗花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15种,占全国同类保护植物总数的23。4%;Ⅱ级保护植物有苏铁蕨、桫椤、小黑桫椤、光叶小黑桫椤、黑桫椤、齿牙黑桫椤、金毛狗、水蕨、扇蕨、中国蕨、翠柏、福建柏、柔毛油杉、广东松、黄杉、短叶黄杉、秃杉、云南金钱槭、金铁锁、十齿花、黄檗、连香树、半枫荷、四药门花、香樟、润楠、闽楠、滇楠、楠木、格木、野大豆、花榈木、红豆树、任木、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朴、西康玉兰、香木莲、大叶木莲、峨嵋含笑、水青树、红椿、毛红椿、香果树、喜树、榉树、柄翅果、富宁藤、伞花木、龙棕、马尾树等,占全国同类保护植物总数的26。5%。重点保护植物的分布以黔南州最多,共有40种;其次是遵义和黔东南州,分别为31种和30种,分别占全省总数的42。5%和41。1%。重点保护植物较少的是安顺、六盘水和毕节,其重点保护植物分别为11种、13种和14种。
(2)动物多样性
贵州省有脊椎动物1056种,其中兽类209种,鸟类478种,爬行类105种,两栖类63种,都排在全国的前几位。其中有许多珍稀动物,如黔金丝猴、黑叶猴、猕猴、黑颈鹤、白鹃等。据统计,2004年贵州省有鱼类202种(含亚种),分别隶属于6目,20科,98属,其他水产养质资源有大鲵、鳖、虾、蟹、螺蚌等数百种。根据云南、广西环境状况公报与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数据点所提供的各省区脊椎动物种类数据,贵州省的兽类物种丰富度仅次于云南、四川。物种密度为834种每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台湾和海南;而爬行类动物仅次于广西、云南(表9。1)。
表9。1贵州脊椎动物种数统计及与临近省份和全国的比较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贵州省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3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黑叶猴、黔金丝猴、云豹、豹、华南虎、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黑颈鹤、白头鹤、蟒14种,占全国同类保护动物的13。1%;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水獭、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林麝、斑羚、白琶鹭、黑脸琵鹭、凤头鹃隼、鸳鸯、蜂鹰、鸢、苍鹰、褐耳鹰、赤腹鹰、凤头鹰、雀鹰、松雀鹰、草原雕、白腹山雕、白尾鹞、鹊鹞、蛇雕、小隼、游隼、燕隼、红脚隼、红隼、红腹角雉、白鹇、勺鸡、白领长尾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灰鹤、棕背田鸡、褐翅鸦鹃、小鸦鹃、草鸮、红角鸮、领角鸮、毛脚鱼鸮、褐林鸮、灰林鸮、长耳鸮、短耳鸮、长尾阔嘴鸟、蓝翅八色鸫、山瑞鳌、大鲵、细痣疣螈、贵州疣螈、虎纹蛙、胭脂鱼、金钱鲃、拉步甲等68种,占全国同类保护动物的29。6%。
(3)菌物多样性
贵州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孕育了种类繁多的菌物。根据吴兴亮的统计(2000),贵州大型真菌种类有966种,隶属44科,202属。已描述的野生食用菌有243种,药用菌有186种,毒菌有67种,其中的许多种类属于外生菌根菌。尽管不同作者描述的上述数据有差异,但贵州菌物资源十分丰富乃是不争的事实。贵州近年来描述、发表冬小包脚菇、任氏灵芝、高盘灵芝等菌物新种、中国新纪录数十种。个别种(如冬小包脚菇)非常罕见,迄今仅在贵州被发现。此外,贵州拥有十分丰富的极端微生物资源和生长环境,如息烽和石阡温泉中的高温微生物资源,特有的诸如茅台酒酒曲微生物资源,洞穴诸如织金洞、龙宫洞微生物资源,能对磷矿、金矿、汞矿以及煤矿进行作用的微生物资源等。
2。遗传多样性
贵州作为遗传多样性的省区之一,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下,为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种植制度以及生产利用的需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作物类型和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贵州有500多种食用植物,40多种农作物,100多种蔬菜,127种果树,500多种菌类。素以“地道药材”之乡著称的贵州,有药用植物3700多种。喀斯特高原饲用植物也异常丰富,有1800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优良栽培牧草在贵州都有野生种分布,饲用价值高的优良牧草200种以上。贵州人工栽培的动植物种类繁多,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栽培植物几乎应有尽有,还有一些热带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类型和品种,具有丰富多样的遗传种质资源,农业资源品种近6000个,其中有不少珍贵品种。
以柑橘这一典型的亚热带果树为例,贵州主要的柑橘类果品有红橘、甜橙和柚子。每一种都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如惠水的川橘、红橘、金钱橘,兴义的大红袍,罗甸、毕节、晴隆的甜橙、夏橙等。此外,其他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也层出不穷,如金沙油菜、绥阳辣椒、余庆苦丁茶、开阳富硒米和富硒茶、惠水黑糯米、大方野天麻以及新开发的抗低温高产杂交稻新品种“金优431”等。
喀斯特地区的畜牧业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丰富、优良、独特的地方品种。其中,关岭牛,黔西马,可乐猪和贵州黑、白山羊是其中的佼佼者。关岭牛即关岭黄牛或盘江黄牛,是贵州肉役兼用型的优良地方品种,因主产关岭县而得名,在黔中、黔西南及六盘水等喀斯特发育的十余县市均有分布。黔西马即贵州马,早在唐宋时期就闻名天下。历代王朝兵马之中,西南山地马和蒙古马一直是两大支柱,而黔西马则是山地马的优良品种之一。至今,黔西马在西南马中的数量仍占有较大比重,它主产于贵州喀斯特发育的毕节、安顺两地,也分布于黔西南、六盘水、贵阳及黔南州部分地区。可乐猪是产于黔西北乌蒙山区的放牧型猪,中心产区在赫章、威宁等地,尤以赫章可乐为最,故得名,是黔西北喀斯特高原山区的当家猪种。贵州黑、白山羊是喀斯特地区重要的草食牲畜。贵州黑山羊主产于威宁、赫章、水城、盘县等西部喀斯特高原山地,也广泛分布于北部及安顺的喀斯特丘陵山地。贵州白山羊则主产于东北部的沿河、德江、思南、桐梓、务川等地,也广泛分布于遵义、铜仁等地的喀斯特丘陵山地。此外,还有威宁黄牛、思南黄牛、贵州黑白花奶牛、黔北黑猪、黔北麻羊、三穗鸭、兴义鸭、威宁鸡等。可见,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是研究中国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开发动物遗传资源的一个重要区域。
(1)粮食作物
地方品种和贵州省育成种近5000种。其中,稻类2706种,小麦106种,玉米637种,大麦59种,高粱17种,甘薯5种,马铃薯80种,大豆405种。
(2)经济作物
贵州省经济作物中有油菜244种,烟草129种,茶树17种,棉花19种,麻155种,甘蔗及近缘野生种78种,花生30种,小宗油料作物19种。
(3)果树
贵州本地果树有甜橙90多种,柑橘70多种,柚子10多种,枇杷10多种,梨130种,苹果100多种以及桃、李、杏、樱桃、柠檬、葡萄、香蕉、菠萝、柿子、芒果、橄榄、荔枝、龙眼、板栗、核桃、银杏、石榴、草莓、刺梨、杨梅、猕猴桃等。
(4)畜禽等驯养动物
贵州省优良地方畜禽品种有32个,培育品种2个,引进驯化品种2个。编入《中国畜禽品种志》、《中国家畜地方品种资源图谱》、《中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的28个地方良种有黔西马、三穗鸭、可乐猪、思南黄牛、从江香猪、贵州黑白花奶牛、考力代羊、苏白猪等。纳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的还有威宁黄牛、贵州水牛、关岭花江黄牛、黔北黑猪、黔东花猪、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威宁绵羊、兴义鸭、威宁鸡、矮脚鸡、高脚鸡、从江小种鸡、赤水鸡、贵农黄鸡、平坝灰鹅、天柱番鸭等名优品种。
3。生态系统多样性
根据《贵州植被》、《贵州森林》、《贵州草地》和《贵州湿地》等基础资料的研究和归纳,贵州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四大类型。同时,还有由喀斯特地貌演化成的独特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如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喀斯特石漠生态系统、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喀斯特淡水生态系统、喀斯特洞穴生态系统等。
根据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贵州省的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针叶林生态系统、阔叶林生态系统、竹林生态系统、灌木林生态系统和经果林人工生态系统,每大类型下又可依据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类的不同细分为不同层次的次级生态系统。全省主要的中级(群系或群系组)森林生态系统共计91个。其中,针叶林生态系统18个,占总数的19。8%;阔叶林生态系统37个,占总数的40。6%;竹林生态系统10个,占总数的11%;灌木林生态系统12个,占总数的13。2%;经果林生态系统14个,占15。4%。
贵州草地生态系统多具次生性,即草地多数为森林植被反复遭破坏后形成。根据草地发育的地形条件和植被特征,可将贵州草地划分为5大类:山地丘陵草地、山地丘陵灌木草地、山地丘陵疏林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和河漫滩低地草甸草地。各大类之下再根据草地的优势种的不同,细分为36个次级类型。其中山地丘陵草甸为主要大类,共分14个类型,山地丘陵灌木草地有8个,山地疏林草地有7个,山地草甸草地有4个,河漫滩草甸草地有3个。
贵州湿地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其中,天然湿地又可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泉水湿地和沼泽草甸湿地4类,包括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8个水系,主要有长江流域的牛栏江,横江,赤水河,綦江,乌江,沅江和珠江流域的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各水系的支流众多,全省河网密度平均为0。56kmkm2,河流湿地极其发育。湖泊湿地在贵州相对较少,天然湖泊主要是一些喀斯特湖泊,如威宁草海,安龙绿海子、黔西雨朵大海子、沙窝龙场海子等常年性湖泊和贞丰这年海子等间歇性湖泊。沼泽湿地分布较少,多在山体中上部局部地势低洼地发育形成,如东部的梵净山九龙池沼泽、雷公山雷公坪沼泽;中部龙里五里坪草场、高坡云顶;南部斗篷山、都匀螺蛳壳、惠水龙塘山;黔西南龙头大山、安龙仙鹤坪等地都有零星分布。泉水湿地以各种喀斯特大泉和地下河出口处为主,也有部分地热泉(温泉),黔北和黔中分布较为集中。人工湿地中以各地大、中、小型水库为代表,全省有各类水库2000多个,总面积超过4×104hm2。此外,人工湿地中的水稻田也较重要,其面积大,分布广,尤其在清水江、都柳江流域一带在耕地中所占比重很大,可超过70%;在安顺、贵阳等地势平缓地带,水田也占耕地的30%~40%。
贵州省农田生态系统均为草本类型,作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依据生境特点的不同,分为旱地生态系统和水田生态系统两大类,再根据作物组合和熟制的不同,又可细分为10个组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