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产业发展与规划(第3页)
2010年,本区生产总值395。59亿元,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比为11∶50∶39。
(二)区域优势
本区地处黔桂滇三省交界处,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本区交通便捷,南昆铁路、324和320国道、镇胜高速、关兴高速等高级公路横贯全区。兴义机场、西南水运出海中通道起步工程、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已经建成,初步形成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为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黄金、铁合金为主的冶金工业,以化肥、电石、甲醇、聚氯乙烯、烧碱为主的化工工业,以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酒、茶、特色食品等为主的农特产品加工业,以小针剂、片剂、苗药、膏贴药为主的制药工业。这六大产业已成为全区的支柱产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工业总量小、投入少、发展慢、效益低仍是本区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发展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三)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一,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本区城镇发展坚持城镇区域化与经济区域化相结合,以高速公路沿线为发展主轴,以“兴(义)兴(仁)贞(丰)安(龙)城镇经济圈”为战略重点,以其他县城和重点小城镇为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着力培育区域大中城市,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镇区域化发展。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镇为重点,促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比较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能更便捷地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大循环的城镇化战略新格局,城镇化水平达到40%左右,缩小与全省、全国总体水平的差距。
以建设兴(义)兴(仁)贞(丰)安(龙)城镇经济圈为主抓手,强化兴义的中心带动作用和兴仁、安龙、贞丰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顶效开发区扩区升级,加快形成以兴义为中心,以兴仁、贞丰、安龙和顶效开发区为支撑的“兴(义)兴(仁)贞(丰)安(龙)城镇经济圈”。支持晴隆、普安、册亨和望谟组团发展,加快构建全区一个中心城市——兴义,一个城镇经济圈——兴(义)兴(仁)贞(丰)安(龙)城镇经济圈,两个片区——普晴、册望组团发展。促进交通条件好,产业集聚能力强,特色明显的乡镇加快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构建支撑有力、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一心一圈、两个组团、多点突破”的多层次现代化城镇格局,形成城镇协调互补发展、辐射带动力较强,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的城镇结构体系。
第二,强化城市空间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之间的有机衔接,为城市拓展创造新空间,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大力推动空间拓展与内部产业发展的互动和融合,按照城市功能定位,明确主导产业方向,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壮大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冶金、食品、制药、烟草等支柱产业,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积极发展电子、机械组装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支撑体系,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迅速壮大经济实力。
本区主要工业园区的具体情况如下。
兴义清水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组织配套产业,重点发展煤化工、煤炭洗选、电力、新型建材产业。
兴义轻工业园区:包括马岭园区和坪东园区两个片区,依托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以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电子电器的研发制造、组装加工,服装、鞋业和鞋材加工,机械制造、其他设备的零部件制造加工,轻纺工业等为重点。
兴义威舍产业集聚区:该区依托铁路优势,以洁净型煤为龙头,企业以洗精煤、焦炭、铁合金、物流转运等为主,年生产洗精煤可达200×104t,机焦100×104t,原煤加工转化能力超过400×104t,总产值36。5亿元。
兴义郑鲁万工业集聚区:依托便利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煤化工、冶金、电解铝、建材、仓储物流产业。
顶效工业集聚区:依托突出的资源、区位、交通优势,以建材、冶金、木材加工、农特产品加工、食品、制药等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配套完善的管理、居住、服务等设施。
兴仁工业集聚区:主要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转移加工工业项目,重点布置煤化工和本土名、特、优产业项目。
安龙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主要以煤化工、煤炭洗选、冶金、建材为主导产业。
贞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龙场100×104t煤焦工业园区、金属镁工业园区、连环氰化钠化工工业园区、白层港物流园区建设为主。
贞丰轻工业园区:以县城食品工业园区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普安工业集聚区:包括普安青山工业园区、普安北部工业园区、普安江西坡轻工业园三个片区。
晴隆煤化工产业集聚区:以煤化工、冶金、煤炭加工为重点发展方向。
晴隆沙子农特产业集聚区:主要依托丰富的农产资源,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带动食品加工业发展。
册亨巧马生态工业集聚区: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望谟平洞农特产业集聚区:以食品加工、农特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制糖为主导产业。
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现代服务业的支柱地位。
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强大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改造和提升旅游、商贸、房地产、物流、文化、金融、信息、科教、中介、社区服务等服务行业。以提高服务业规模和质量作为目标,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在更广泛的领域进入服务业。这不仅能为城镇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是本区提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有效途径。
加快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的优势,为贵州致力打造旅游强省提供坚强支撑。全区范围内主要风景区有马岭河峡谷—万峰林风景名胜区、安龙招堤风景区、贞丰三岔河风景区、兴义泥凼石林风景区、鲁布格峡谷风景区、兴仁放马坪风景区、晴隆三望坪风景区。本区还处在西南片区的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广西桂林漓江、北海,云南路南石林、昆明滇池、西双版纳、大理古城、丽江古城、香格里拉等几条黄金旅游线上,发展后劲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依托本区历史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建设以特色旅游为主要特征的旅游强市,打响世界锥状喀斯特旅游资源品牌。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把本区建成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商务会展、探亲寻根和休闲度假为主的西南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和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旅游城市。
巩固发展商贸业,充分发挥地方的商业传统优势,科学布局和构建商业网点、专业市场、专业街,完善商业配套服务,大力发展先进商业业态,提升城区商业中心的档次和品位,注重培育城市的商业副中心,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培育龙头企业,改造提升现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整合市场资源,培育和构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辐射力较强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努力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商品批发中心。
加快培育房地产业,坚持市场化政策取向与加强政府住房保障有机结合的发展方向。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型住宅,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推动住房建设由数量型增长转为质量型增长,合理引导住房建设和消费,不断改善和提高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和水平。加强对住宅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正确引导住宅开发和住宅理性消费。严格控制分地、卖地、建私人“竹筒房”,在县城及重点镇全面培育发展商品房居住小区市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以城市住房建设规划为指导,进一步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盘活直管公房资产,放开搞活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以促进和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为主题,借助本区冬暖夏凉、湿度适中、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以兴义会展中心为主要平台,突出本区特色,不断拓展会展内容,提升会展水平,实现会展经济产业化。将兴义建设成为区域性会展城市,从而为全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带动全区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资源,改造提升传统物流设施,优先发展生产型的流通服务业,建设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完善综合物流运输网络,推进交通枢纽货运站升级改造为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各类专业配送中心。规划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物流园区。推广和应用现代管理及信息技术,建设现代物流科技网络信息平台。
第四,稳步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重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延长农业产业链,使农特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能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