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产业发展与规划(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推动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提升全区农村发展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和商务服务、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文教科技卫生事业发展,提升全区文明水平。

二、黔南中山河谷立体农业优势区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区域发展的两大影响因素,区域产业发展和布局同上述两大因素关系密切。地貌是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对光、热、水、土、肥的重新组合和分配,影响农业布局、土地利用方式及生产方式。都匀中山盆地及地势低平的河谷盆地适宜发展粮食种植,和缓丘陵是发展经济林及用材林的理想地;东南部的低山河谷地区,水多土肥,热量充足,耕地集中,是亚热带水果生长的优良场所,可建立全区主要的柑橘基地,也可大力发展早熟蔬菜;东南部的平塘—荔波喀斯特峰林盆谷地区,具备发展林、牧业的有利条件,以发展松、杉及泡桐等用材林为主。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202。27亿元,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为32。02∶28。58∶39。40。改革开放以来,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稳定发展(表6。2)。

表6。22010年黔南中山河谷立体农业优势区生产情况

(一)产业发展

1。种植业稳步发展,特色农业崭露头角

本区的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北部历来是本区主要的粮、油、烟产区,丘陵缓坡适宜发展松、杉等用材林及油茶、茶叶、果树等经济林。红水河、北盘江等低热河谷是本区北部发展柑橘类亚热带水果的重要基地。中部具有发展农、林、牧立体大农业的优越条件,许多地势低平的河谷盆地及岩溶盆地是主要的产粮区,一些地势和缓且土壤呈酸性、中性的丘陵是经济林及用材林的理想产地,如贵定仰望、都匀牛场等。东南部的砂页岩中山、丘陵及台地,是主要的水稻产区;部分地区土层深厚,土壤偏酸性,宜发展用材林及经济林;东南部的喀斯特分布区,包括平塘东部、独山和荔波大部,也有大面积由砂页岩组成的山地、丘陵,可以发展松、杉及泡桐等用材林。目前,在独山开辟的牧草良种基地是本区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开端。西南部特有的南亚热带气候适宜发展双季稻、亚热带水果和经济作物,如香蕉、甘蔗等。红水河流域是重要的木材产地,云南松等木材的蓄积量很大。目前,砍伐过量导致植被衰败,应有计划地营林造林,以恢复红水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减轻水土流失。西南部有大面积的亚热带草坡草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条件,但须改良畜种,才可以建设畜牧业基地。为了维持本区农业良性发展和发展特色商品的需要,可以发展生态农业。例如,都匀毛尖等优质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生态农业能为茶叶提供无污染环境、优质有机肥料和良性食物链支持,能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和知名度。

2。工业快速发展

本区历史上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人口密度比贵州其他地区低,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较差,市场开发较晚,经济欠发达,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重点项目和区域经济政策向西部倾斜,给本区经济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工业与生态紧密联系,和谐发展,初步形成冶金、化工、电力、煤炭、建材、机械、森工、烟草、医药、食品、纺织、印刷、酿酒等支柱产业。现全区以交通、通信、电力、供水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以矿产、生物资源开发为依托,初步建立以烟草、化工、建材、冶金、医药、轻纺、食品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工业总量增长较快。

在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的前提下,本区经济蓬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做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3。交通情况改变带来社会经济的大变化

以黔桂、湘黔铁路和黔桂公路、贵新高等级公路为主的本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南下通道直达沿海,320、321国道横贯其间。全区大部分乡、镇、村已通公路,都匀市与各县已全部通三级以上油路。80%以上的乡镇通油路,极大地促进了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大通道”促发展——贵新高速、厦蓉高速

本区紧把贵州省南大门,地处贵州省东西接合部,承东启西,面向两广,背靠大西南,位于南贵昆经济区的中间地带,既是贵州实施南下开放带动的前沿阵地,又是沟通云、贵、川、渝等省市与东南沿海地区及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出海航道。贵新高速、厦蓉高速开通以来,都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都匀已成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的独山,借助贵新高速的交通优势,其工业、农牧业商品基地的建设、旅游业均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独山的农业产业化很成功。全区沿贵新公路一线的都匀、独山两地,充分利用处于交通要道的有利条件,在发展南下经济中发挥了聚集、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形成了沿贵新公路的大通道经济带。

(2)荔波机场

荔波机场位于本区南端的荔波县。荔波近四分之一的面积是风景区,其中包括著名的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荔波机场被定位为旅游支线机场,并于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7年11月7日,正式通航。该机场航站区工程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2×104人次设计,跑道长2300m,宽45m,可起降波音737客机。

(3)航运、通信

2007年,全区主要通航水域有红水河、都柳江,水上航运可达珠江口。其中,罗甸八总码头设计吞吐量46×104t,500t级泊位3个。羊里码头设计吞吐量29×104t,500t泊位1个。

全区各市县已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乡镇全部通程控电话,大部分乡、镇、村已开通移动电话,相当一部分机关单位和家庭已建立宽带网或局域网。

4。民族生态旅游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本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旅游资源,这两者的完美结合让本区成为人们同时领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首选地点。

观光农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集休闲、娱乐、求知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城镇居民。观光农业市场前景较好,能较好地实现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区内河流遍布,喀斯特溶洞星罗棋布,奇峰怪石天然成趣;植物种类多样,千姿百态;动物种类齐全。这要求本区在建设硬件设施时,综合考虑,因势而建,使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融为一体,树立旅游业的生态品牌形象,如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等。

在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人文生态景区。少数民族服饰、习俗等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于此,置身其中,令人耳目一新。布依族人在吊脚楼里唱着古老的山歌,演绎着独特的婚俗;水族的“骑马”和“斗牛”,惊心动魄。典型的景点有董蒙瑶族村寨、三都怎雷水寨。

(二)区域发展规划及战略

本区发展道路的中心依然是可持续发展这个不变的主题。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环保型第三产业三个方面入手,将其范围不断扩大,直至在全区全面展开。根据其产业布局,以医药、食品等产业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企业中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换的速度,清洁生产,联系周边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建成都匀大坪精细磷化工、独山麻尾工业园区等高就业、高效益、低污染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途径主要是通过发展立体农业和庭园经济。建成罗甸早熟蔬菜、独山细刀豆、三都麻竹等经济发展快、生态环境好的示范乡镇和示范园区。在重点畜牧大县,通过舍饲圈养、规模化养殖、实施沼气富民工程等,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有机结合,发展与畜产品加工相对应的畜牧业及辣椒、麻竹等农产品加工业。

1。“221”计划

敞开都匀、独山“两扇大门”,走向全国,进入东南亚,开拓国际市场。建设两条经济带,充分发挥贵新高速南下通道的交通便利,红水河流域经济条件较好,信息较灵,磷、煤、水等资源丰富,发展磷化工、煤化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民族生态旅游区,发挥荔波、三都着重独有的特色旅游资源,荔波着重开发自然风景,三都着重开发民族风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重点产业布局和工业园区规划

本区将集中精力建设、巩固、培育烟草、医药、冶金、电力、畜牧、旅游等支柱产业,建立都匀大坪精细磷化工工业园区、独山麻尾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等。除重点培植的支柱产业除了要突出特色以外,还须逐级建立一个完整、协调的经济结构。

三、黔西南低山丘陵矿产优势区

黔西南低山丘陵矿产优势区是南北盘江环抱着的美丽富饶地,属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素有“西南屏障”和“滇黔锁钥”之称。区内有丰富的黄金矿产资源,现为我国产金重点区域,同时具备优越区位和丰富资源条件。

(一)经济概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