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5 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苏小小要见的人是尚书令王肃。王肃出身于声名显赫的瑯琊王氏家族。

“王与马,共天下”,是南朝街头巷尾皆知的民谣,瑯琊王氏在南朝是权倾朝野的门阀世家,渊源流长,王肃也在萧齐朝廷任秘书丞。

由于王肃的父亲在雍州刺史任上与萧齐朝廷发生冲突并兵戎相见,失败后王肃父亲、兄弟皆被株杀。

王肃只身脱逃,北上元魏,受到魏孝文帝的重用,官至尚书令,孝文帝还将自己的亲妹妹陈留长公主嫁与王肃。

苏小小来洛阳的路上偶遇王肃的元配夫人谢氏。谢氏与两女一子三个孩子一起来洛阳寻亲,目前和苏小小同住在悦来客栈。

谢氏希望苏小小能将一封信亲自交给王肃,苏小小登门拜访却被家丁阻拦,只能将信交给家丁转交。

苏小小希望花木兰能找到办法,毕竟花木兰也是遐迩闻名的名人,且有当朝皇帝手书的巾帼英雄奖状。

花木兰听完苏小小的介绍,不禁长叹一口气,黯然说道:

“亲自转交一方封信也许是可能的,但恐怕难以有更好的结果”;

“为什么,母子四人千里寻亲,王尚书难道能忍心不管吗?”。

“你了解陈留长公主吗,公主恐怕很难接受她们母子”。

“是因为当今皇上赐婚吗?”。

“陈留公主也是命运多舛,她嫁给王肃,已经是第三次出嫁,第一次被嫁给了南朝萧齐代刘宋时,从南方逃亡到北方的刘宋皇子刘昶的儿子刘承绪”;

“刘承绪早逝后,孝文帝的幽皇后要求她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并迫使孝文帝同意了这门婚事,且婚期已定”;

“婚礼前夕,公主趁着暴雨和夜色的掩护,带少量随从秘密逃离皇宫,驾车直奔悬瓠城的皇帝行宫,其时孝文帝正在御驾南征”;

“公主不顾一路劳顿和浑身湿透的狼狈,冒着大雨,跪在行官门外请求面圣”;

“陈留公主痛哭流涕向孝文帝陈述了幽皇后如何逼迫自己嫁给冯夙、并表明自己宁死不从的决心,还揭发了幽皇后与宫中执事高菩萨私通、秽乱宫闱、贿赂宦官、欺君罔上的丑闻”。

“孝文帝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病逝,临死前下遗诏将陈留公主许配给在南征中立下大功的王肃,并将王肃提拔为尚书令,同时任命王肃与咸阳王元禧等共同担任辅国大臣”。

“这样一个坚强执着的人恐怕很难容纳王肃的旧妻”。

听完花木兰所讲陈留公主的故事,苏小小也黯然神伤,哀声叹道:

“我们这个时代,女人只是工具,从小处看是男人的工具,从大处看是社会的工具,难道作为工具,就是女人的夙命吗?”。

“这也说明这个世界还是离不开女人的,生孩子、抚养子女、操持家务、和亲联姻都必需要有女人”。

花木兰自嘲般地安慰苏小小。

“但女人的幸福在哪里,你甘心做一个不能自主的工具吗?”。

花木兰无言以对。

王肃的宅第在洛阳内城开阳门外延贤里。

洛阳城南有四个城门,从东向西依次为:开阳门→平昌门→宣阳门→津阳门。

城南四里(约相当现在2公里)即是洛水,洛水北岸分布着国家四大文化礼制中心,自东向西依次是:灵台→明堂→辟雍→太学。

王肃自年少即聪明善辩、通晓经史,颇具赡学多通、才辞美茂的名士风范。北上投魏后,孝文帝经常与其促席长谈,正是孝文帝推行汉化所需要的人才。他的宅第所在里坊,被命名为延贤里,正体现了孝文帝广揽贤才,虚怀若谷的政策。

当今皇上在秉承孝文帝的遗诏赐婚的同时,在王肃宅第隔壁也赏赐给陈留公主一个宅子,这样二宅合一,使王肃的宅第更宏大气派。

花木兰和苏小小出门后,先向南直达洛水北岸的大道,再沿洛水一路东行。

已是落花时节,虽然阳光明媚,惠风和畅,但雨后的洛水边已是落红无数,飘零的花瓣被奔涌的河水裹挟着无语东流。

流水落花春去也,光阴匆匆,来不及说一声告别。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花木兰和苏小小便来到延贤里的王肃宅第门前。延贤里在开阳门和洛水的中间,洛阳城护城河的南面。

在忐忑不安的拍门之后,花木兰递上自己的名贴,求见王肃。稍等之后,便被引入门内,穿过庭院长廊,来到会客厅,见到已经在那里等候、神情十分疑感的王肃。

看到王肃诧异的表情,花木兰并不奇怪,直接递上谢氏的信,信的内容很短,只有四行字:

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