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祸水东引华妃倒霉(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不亏是我马佳氏的女儿,果然有你娘我当年的风范,不出三日,人人都骂年家跋扈,同情甄家遭遇”

“还有个沈眉庄,记得她是济州协领沈自山的女儿,保不齐甄家走投无路借助她的势力从济州运货,找些媒婆让她们去沈眉庄外祖的门前说亲,说有位公子对她倾心不已,为此不惜一切也要把这门亲事说成,哪怕得罪皇家也要求亲,再找百十个说书先生,编成故事每天围在沈眉庄外祖的门前说书,对了,那位公子虽然是编出来的,但是定情信物要说成一把玉做的茶壶,这种东西自然是细节越多越可信”

马佳氏对自己的女儿向来说一不二,才走出东跨院的门即刻就安排了人手办事。

她先让人取来多家当铺的匿名兑票,派下人给媒婆、说书先生结账时要求只字不提雇主身份,只说“事成之后必有重赏,但若泄露半句,自有性命之忧”。

事后又特意吩咐,银钱给足要一次性买断,让所有参与的闲散人员尽数遣散出京,各自去往不同州县,那些钱可以让他们此生无忧,不准再回京。

临走前,她亲自监督烧毁了所有兑票存根和联络名单,确保没有任何资金、人员痕迹能牵连到安佳府。

一场好戏又要上演了。

第二日天还未亮,尚是灰蒙蒙一片。

沈眉庄的外祖家的门前,巷口便被上百个说书先生和媒婆围的水泄不通。

他们甚至各自搭着棚子,一唱一和的讲述着“清朝巨富追爱沈家女”的故事。

细节就按上面要求的那样,根据那位“公子”送的定情信物是一只白玉茶壶从开头编到结尾,说的有鼻子有眼,过往和以后讲的清清楚楚。

还添油加醋了许多。

像什么“沈家女也倾心于他,奈何今生无缘,只得将收下得定情礼物作为珍宝珍藏,哪天想他了便拿出来看一眼”

他们这里人多,卖早点的商贩也都堆在了沈眉庄外祖府邸的附近,搞得围观的人是越来越多,他们也爱凑热闹,听的是津津有味,有听哭了的才子当场写了几首打油诗,接着念给了大家听,还让他们回家以后将这么感人的故事分享给亲人。

沈眉庄的外祖家族在京内也是扎根许久,族中亲人也多有在朝为官,对比甄家反正是颇有些势力,一早就通报了在朝做官的族中亲人和官兵帮忙。

可族中官员回话时含糊不说,又颇为胆怯,话里话外提及是年家出面不让官府干涉,反之后果自负。

等了半个晌午,果然不见有官兵露面。

借住外祖父府邸的沈眉庄气的浑身发抖,等不来人干脆亲自委托驻守在这里保护宫嫔的官兵,可是好话说了一篓筐,人家就是以一句公务繁忙,不便分身为由拒绝帮忙,看都不看一眼。

而甄家这边,甄远道想从济州调运陪嫁物资,得知沈家正被流言蜚语中伤根本无暇顾及其他,顿时犹如五雷轰顶,浑身瘫软的倒在太师椅上,绝望之际,望着面无表情,冷冰冰的亲戚们心如刀割。

京中骚乱犹如一把火烧的越来越旺,不出一日便烧进了翊坤宫。

颂芝和所有宫人跪倒在地,浑身颤抖,话都说不利落。

可不是,华妃必然是被有心之人有意无意的说了通京内近日发生的怪事。

甄家陪嫁物资被抢,沈眉庄被造谣。

种种迹象都在往她年家身上引,她没做过的事却要承受舆论。

这还不算完,更可恨的是皇帝不知是不是受了京内流言蜚语的影响,近几日都没有翻她牌子,她主动送夜宵给皇帝,皇帝也只是淡淡的,对她一言不发。

以上这些加在一起,足够华妃气到发抖。

她是宠冠六宫的华妃,是权势滔天年大将军的亲妹妹,从小到大哪里受过这种委屈。

“这背后一定是有人在搞鬼,借我年家的名声搅风搅雨,去,给哥哥抵个信,到底是谁在嫁祸我们年家,一定要查到那个人,本宫要把她千刀万剐!”

远在安佳府暖阁中的安佳·陵蓉,正和竹樱学习宫规礼仪,她令人捧了上好的碧螺春,好声好气的要竹樱和她共饮,表面是培养感情,实际为的是庆祝这番胜利——华妃,甄嬛,沈眉庄,安陵容。

等着吧,这才只是刚刚开始。

竹樱面带微笑,没有言语。

心道太后再不管管,只怕后宫的天都要被安佳氏搅得鸡犬不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