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父(第2页)
青要郑重点头。
太安宫内。
太后高坐榻上,眯着眼睛看向前来问安的朔玄,沉声道:“玄儿,肃王妃受伤果真是意外?”
朔玄一如既往地恭谨道:“儿子不敢有所隐瞒。”
太后一边抚摸着怀中乖顺的乌儿,一边悠悠道:“你可知母后为何不将虎符的另一半交予你?”
乌儿是一只极其温顺的猫,因其背部乌黑,所以太后为其取名叫乌儿,但这猫儿有个特点,那就是其虽背部乌黑,但肚皮和四肢却皆是雪白颜色。
“母后定是觉得儿子年纪轻,尚不能主持大局。”
“是也,亦非也,母后知道玄儿自小便心有大志,胸有丘壑,如今历练的更是持重老成,深谋远虑,若非如此,母后也不会将这王位交到你手上。
“只是你手下那些将士,刚从肃王那边过来,若有人狼子野心,挑拨离间,蛊惑玄儿,只恐玄儿心思单纯一时被迷惑而酿成大祸。”太后语罢,怀中乌儿突然不耐烦地‘喵呜’起来。
朔玄立即垂首应道:“母后,陈天霸刺杀公主一事确有误会,只因他当日与陆承渊有口角,错将其认作公主才有了冒犯之举,儿子这就令其官复原职,只是毕竟差点伤了公主,只怕肃王会有想法。”
太后沉着脸道:“罢了,且不说他陈天霸以下犯上,身为将领却意气用事,鲁莽无脑,终不得大用。
“母后相信你不会对肃王妃下手,只是秋狝之时,他们明显对肃王妃颇有敌意,你敢保证肃王妃这次受伤与他们无关?”
朔玄爽快答道:“那日儿子在前方銮驾,并不清楚事情始末,但是肃王亲眼目睹,那疯马亦是为他所制服,若真有人心存不轨,肃王应当所有察觉。”
许是朔玄所言在理,太后略略沉思点点头道:“这就好,母后是想告诉你,就算胸怀大志也不能急功近利,大宁国富民丰、兵强马壮,听说那边的植物一年能两收,次的两年也能有三收。
“而我大朔一年仅一收,马上又进入严冬,百姓们出门都艰难,若稍好点的人家可以烧点灰炭取暖,更贫苦些的只能躲在冷衾里。
“你少年时曾游历过大宁,应该更清楚,现在还不是时候,若战只会让大朔的子民更加艰难,你可清楚母后的意思?”太后语重心长地认真说着,乌儿则趁其不备一溜烟地从怀中溜了出去。
“玄儿明白,母后只是不想玄儿在将士们面前为难,母后一片良苦用心,玄儿惭愧。”
“你能明白就好。”太后一脸欣慰地招呼朔玄坐于罗汉榻的另外一侧。
她一改方才的严肃,和颜悦色地看向朔玄,温柔说道:“母后只盼着你能和珠瑶尽快成婚,生个大胖小子,届时你当了父亲,想来更为稳重,那时我便可以放心将这一切交予你,如此我也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日后到了九泉之下也能向先王有所交代了。”
正说着,高珠瑶闯进门来,甜腻叫道:“姑母。”走进来一些又看到了一旁的朔玄,接着又道:“玄哥哥也在呀,好巧。”
太后打趣道:“莫不是你专门来找你玄哥哥的,他刚到你便来了。”
高珠瑶倚靠在太后怀中,闷闷说道:“姑母就会取笑我,我只是拿不准,那日车驾受惊,因着长安一力保护,我才安然无恙,可如今她却受了重伤,我不知该如何答谢于她,也不知她好的如何了?”
太后一面抚摸着高珠瑶松软的发顶,一面颇为惋惜道:“肃王妃不仅聪颖敏捷,还重情重义,倒是颇有我当年的风范。
“当去看望,你跟着内侍去库房挑几样好的,连带着我的,一并去看看。”
高珠瑶连声应好,讨巧道:“姑母的东西自是好的。”
朔玄也随着高珠瑶的话说道:“母后,我与珠瑶同去,那日若不是肃王挺身而出制住疯马,恐怕儿子亦是生死难料,理当去王府感谢肃王。”
太后略略思忖道:“也好。”
肃王府内。
青要跪坐在长安榻前,看着长安一如既往地安静躺着,自责道:“都怪我,若不是我非要带你去密林深处,便不会遇到老虎害你摔下马来,若是我能与你同乘马车,便不会再让你受伤害……”他握着长安柔软无力的手掌隐隐啜泣着。
“王爷,夜已深了,换奴婢来吧。”午时过后,静芙喂了长安药,青要便已在长安身边,线下已是酉时,她见其依旧守在旁边,不免担心提醒着。
青要呆滞着双眼瞧了眼那盘中药物,淡淡道:“是该换药了,放那,一会儿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