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论思维前提的文化批判(第1页)
第六章理论思维前提的文化批判
一、现代哲学的出发点
批判黑格尔哲学是整个现代哲学的出发点。
美国当代哲学家莫尔顿·怀特以“绝对理念之衰微与没落”开篇而展开《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一书,英国当代哲学家艾耶尔用“叛离黑格尔”这个更为刺激性的口号而阐发其《二十世纪哲学》,德国现代哲学家赖欣巴哈的《科学哲学的兴起》则以一种嘲笑的口吻谈论黑格尔而提出他所理解的“新哲学”。
怀特说:“几乎二十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攻击那位思想庞杂而声名赫赫的十九世纪的德国教授的观点开始的,这实际上就是对他加以特别显著的颂扬。我心里指的是黑格尔。”[1]
艾耶尔则认为,实用主义者詹姆士是“导致黑格尔主义大厦崩溃的主要设计师之一”,而逻辑原子主义者罗素“对黑格尔主义的驳斥”则对整个英语世界以后的哲学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
至于赖欣巴哈,他首先是摘录一段黑格尔的令人困惑不解的关于“理性是实体,也是无限的力”的论述,由此而展开他的对黑格尔以及整个思辨哲学的“假解释”的批评。[3]
这的确是耐人寻味和发人深省的:
黑格尔哲学为什么会得到被整个现代哲学批判的这种“特别显著的颂扬”?
现代哲学以清算和讨伐黑格尔哲学为标志而开辟了什么样的哲学道路?
从批判黑格尔哲学出发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原则分歧何在?
现代西方哲学如何对待“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
从理论思维前提批判的视野怎样看待现代西方哲学?
(一)传统哲学的终结
黑格尔之所以得到被整个现代哲学批判的“特别显著的颂扬”,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是因为“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完成了:一方面,因为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的方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他(虽然是不自觉地)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些体系的迷宫而达到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4]。
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哲学”,指的是全部的旧哲学即传统哲学。对于传统哲学的实质,恩格斯认为,就在于它试图为人类提供一种永恒的终极真理,而这“无非就是要求一个哲学家完成那只有全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才能完成的事情,那么以往那种意义上的全部哲学也就完结了”[5]。
传统哲学的本质特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哲学家主要是以个人头脑中的思辨活动去追求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把这句话分解开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传统哲学的追求目标——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二是传统哲学的追求方式——哲学家个人头脑中的思辨活动。
人类思维面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世界,总是力图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把握其内在的统一性,从而以这种统一性去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以及关于这些现象的全部知识。这就是人类思维所追求的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思维的这种追求以理论形态而表现为哲学,就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关于“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
但是,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整个传统哲学的这种向往和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作为辩证法大家的黑格尔,自己就曾指出:“全体的自由性,与各个环节的必然性,只有通过对各环节加以区别和规定才有可能。”[6]而黑格尔的悲剧则在于,他把自己所提出的矛盾,消解在他自己所批判的解决方式之中——在纯思辨的逻辑推演中实现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他说:“在这种抽象的世界里,个人不得不用抽象的方式在他的内心中寻求现实中找不到的满足;他不得不逃避到思想的抽象中去,并把这种抽象当作实存的主体,——这就是说,逃避到主体本身的内心自由中去。”[7]这是黑格尔所批判的传统思辨哲学家的写照,但正如哲学史所表明的,这也是黑格尔的自我写照。
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必须以思维认识世界的各个环节(领域、方面、部分、层次)的规定性为前提;而对于世界(包括人及其思维)的无限丰富的规定性的认识,只能是通过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所创建的全部科学来实现。因此,作为人类最高智慧的哲学,从其产生开始,就蕴含着哲学的宏伟目标与人类认识的历史成果的矛盾、人类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矛盾。包括黑格尔在内的传统哲学家所共有的幻想则在于,企图超越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和实证科学对世界必然性的认识,而以个人头脑的思辨活动去实现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
正因如此,他们一方面不得不“用观念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想象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臆想来填补现实的空白”[8];另一方面却又把这些思辨的产物当作永恒的终极真理,以至尊无上的姿态,用僵死凝固的模式去解释世界,把哲学视为凌驾于一切科学以及一切文化样式之上的“科学的科学”。因此,“全部以往所理解的哲学也就终结了”。
黑格尔哲学在整个哲学发展史上的特别重大和特别显著的地位,首先在于它“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他把传统哲学对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的追求,升华为以概念的发展体系来实现思维和存在相统一的规律体系——“绝对理念”——的自我认识。由此他认为,在他所构筑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相统一的概念发展体系中,实现了传统哲学所追求的思维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自由性。这表明,黑格尔建构的哲学“统一性原理”,乃是对整个传统哲学的最根本性的哲学前提的系统化的集中表达。因此,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就是对整个传统哲学的批判;批判黑格尔的哲学前提,也就是对整个传统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借用赖欣巴哈的说法,批判黑格尔哲学,也就是批判全部思辨哲学的“论纲”。[9]
(二)对黑格尔哲学的三种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