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逻辑学反思的辩证法(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5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参见[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98页,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7]参见[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300—30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列宁全集》第55卷,3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9][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3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0][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5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列宁全集》第55卷,3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3]余纪元:《论柏拉图对理念世界的构造》,载《哲学研究》1988年第2期。

[14]《列宁全集》第55卷,3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列宁全集》第55卷,3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7]《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122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

[18][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38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9][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384页。

[20][法]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2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1]参见汪堂家:《论笛卡尔的自我概念》,载《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

[22]转引自[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71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3]参见[德]恩斯特·卡西尔:《启蒙哲学》,11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24][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7、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5][英]约翰·洛克:《人类理解论》上册,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6][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38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7][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17—1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8]《列宁全集》第55卷,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9]《列宁全集》第55卷,77页。

[30]《列宁全集》第55卷,73页。

[31][德]黑格尔:《小逻辑》,19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3]《列宁全集》第55卷,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4]《列宁全集》第55卷,85页。

[35]《列宁全集》第55卷,97页。

[36][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4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7]《列宁全集》第55卷,2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8][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导言及30页,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