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第2页)
她侧过头,目光落在我依旧紧握着那份报告、指节发白的手上,然后,视线缓缓上移,落在了我的脸上。
阅览室里很安静,窗外夕阳的余晖将她的瞳孔染成了某种温暖的琥珀色。
她的眼神,似乎比刚才讨论报告时,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探究?
就在我以为她又要说出什么让我心脏停跳的话时,她却只是用那种平静的、听不出情绪的语调,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
“你经常来图书馆三楼?”
问题很轻,像一片羽毛落下。
却在我刚刚趋于平静的心湖里,再次投下了一颗石子。
为什么问这个?
这不在“报告核对”的范畴之内。
这属于……个人领域?
我的大脑瞬间进入高度戒备状态,试图分析这个简单问句背后可能隐藏的无数种含义。
是随口一问?
是觉得我这种看起来沉闷无趣的人,出现在这种冷门阅览区很奇怪?
还是……某种更迂回的、我无法理解的试探?
恐慌再次抓住了我。
面对她,我似乎永远处于一种解读过度却又永远解读错误的困境。
我张了张嘴,喉咙发紧,最终选择了一个最安全、也最接近事实(至少是部分事实)的答案:
“嗯……这里,比较安静。”
声音干巴巴的,没有任何修饰。
我说完就立刻低下了头,不敢看她的反应,生怕从她脸上看到“果然如此”或者“无趣”之类的表情。
沉默了几秒钟。这几秒钟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我能感觉到她的目光还停留在我身上,带着那种惯有的、让我无所适从的审视感。
然后,我听到她极轻地应了一声:“哦。”
没有下文。没有评价。
只是一个表示听到了的单音节。
接着,是脚步声。
她离开了。
鞋跟敲击在图书馆老旧木地板上的声音,清脆,规律,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书架丛林的尽头。
我依旧僵硬地坐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那份被修改过的报告,直到那脚步声彻底听不见,才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般,瘫软在椅背上。
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
这次短暂的、围绕“公事”展开的会面,其消耗的心神,远超我进行任何一场艰难的考试。
每一次与她的接触,都像在雷区行走,我不知道哪一步会踩响地雷,将我炸得粉身碎骨。
她最后那个问题,像一根刺,留在了我的心里。
“你经常来图书馆三楼?”
它是什么意思?
它改变了什么吗?
它预示着什么吗?
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