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一之五(第4页)
[5]「笫」原作「第」,據明修本及《禮記正義》卷六改。
[6]「學問自脩」,《毛詩正義》卷三之二作「學問聽諫之時」。
[7]「兩」上原有「謂」字,據朱熹《詩集傳》卷三刪。
[8]「姑」原作「如」,據朱熹《詩集傳》卷三改。
[9]此句,《孔叢子》原文作「於《考槃》見遁世之士而不悶也」。
[10]「得」原作「能」,據四庫本及朱熹《詩序辨說》改。
[11]「息夷反」,原無,據朱熹《詩集傳》卷三補。
[12]「女」原作「子」,據朱熹《詩集傳》卷三改。
[13]此句,《春秋左傳正義》卷三原文作:「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
[14]「奚」原作「兮」,據朱熹《詩集傳》卷三改。
[15]「無使君勞」,嚴粲《詩緝》卷二作「勞於政事」。
[16]「白」,原無,據明修本及《毛詩正義》卷三之二補。
[17]「姻族」,嚴粲《詩緝》卷六作「族類」。
[18]「謨」原作「謀」,據四庫本及朱熹《詩集傳》卷三改。
[19]「東」原作「陳」,據嚴粲《詩緝》卷二及《漢書·地理志》改。
[21]郭璞說見《爾雅注疏》卷十,原文作「似山鵲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今江東亦呼為鶻鵃」。
[22]「維」原作「雖」,明修本同,四庫本作「唯」,據《毛詩正義》卷三之三改。「節」原作「飾」,據四庫本及《毛詩正義》卷三之三改。
[23]此處所引輔氏說,原無,據四庫本補。
[24]「輔氏」至「辭歟」,明修本無。
[25]「傳」上原有「左」字,據四庫本及朱熹《詩集傳》卷三刪。
[26]「之」原作「也」,據四庫本及朱熹《詩集傳》卷三改。
[27]「有」,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六引劉氏說作「聞」。
[28]「其」,四庫本作「之」。按輔廣《詩童子問》卷二作「其」。
[29]「于」,原無,據四庫本補。
[30]「則」原作「其」,據四庫本改。
[31]「衛」上,蘇轍《詩集傳》卷二有「宋音燕女溺志」一句。
[32]「此詩」至「強解」,原無,據朱熹《詩集傳》卷三補。
[33]「踵」原作「腫」,據嚴粲《詩緝》卷六改。
[34]「衛」,原無,據嚴粲《詩緝》卷六補。
[35]「序」至「是詩也」,原無,依本書體例,據《毛詩正義》卷三之三補。
[36]「于偽反」,原無,據朱熹《詩集傳》卷三補。
[37]「沐」原作「沭」,據朱熹《詩集傳》卷三改。
[38]「沐」原作「沭」,據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六改。
[39]「面」下,原有「燂潘靧」三字,據四庫本刪。按,胡一桂《詩集傳附錄纂疏》卷三此句下有注音作「燂音潛,潘音翻,靧音悔」。
[40]「在」,原無,據四庫本及朱熹《詩序辨說》補。
[41]「恺悌」,《大雅·泂酌》篇經文作「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