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彰往而察来(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74]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八十三《春秋》,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144页。

[75]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八“五代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036页。

[76]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法下》,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97页。

[77]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五《历代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21页。

[78]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六《历代三》,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34页。

[79]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八十三《春秋》,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152~2153页。

[80]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四《历代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08~3209页。

[81]司马光:《资治通鉴》卷末《进书表》,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9608页。

[82]范祖禹:《唐鉴》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3页。

[83]孙甫:《唐史论断》序,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3页。

[84]孙甫:《唐史论断》附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

[85]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光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56~157页。

[86]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四十“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1282~1285页。

[87]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光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57~158页。

[88]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六“宣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947页。

[89]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四》之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14页。

[90]《周易·系辞下》,《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89页。

[91]《战国策》卷二十八《赵策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593~594页。

[92]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300页;司马迁:《报任安书》,《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735页。

[93]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一《书教下》,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9页。

[94]司马迁:《报任安书》,《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735页。

[95]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三《令狐德棻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97页。

[96]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66~467页。

[97]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四《国史部·恩奖》,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657页。

[98]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杜佑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983页。

[99]司马光:《资治通鉴》卷末《进书表》,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9608页。

[100]《论语·为政》,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1~22页。

[101]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页。

[10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首《新注〈资治通鉴〉序》,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4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