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 中华民族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论纲43402(第1页)
中国史学:中华民族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论纲)[434]02
[157]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资治通鉴》卷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4页。
[158]乾隆丁卯《御制重刻〈通典〉序》,《通典》卷末附录一,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5513页。
[159]吴兢:《贞观政要》卷七《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24页。
[160]贾谊:《论积贮疏》,载班固:《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30页。
[161]晁错:《论贵粟疏》,载班固:《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31页。
[162]陈寿:《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14页。
[163]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一《上皇帝万言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3页。
[164]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一《上五事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8、19页。
[165]王溥:《唐会要》卷六十四“宏文馆”条,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115页。
[166]杜佑:《通典》卷十七《选举五》,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02、423页。
[167]王溥:《唐会要》卷七十六《贡举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655页。
[168]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十五《选举制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604~3605页。
[169]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十六《选举制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633页。
[170]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六“史学”条,黄汝成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958页。
[171]柳宗元:《柳河东集》卷四十三《读书》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740页。
[172]王夫之:《读通鉴论之二叙论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14页。
[173]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六《释史》,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63~274页。
[174]以上均见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95~3299页。
[175]李延寿:《北史》卷一百《序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343页。
[176]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杜佑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983页。
[177]杜佑:《通典》引言,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页。
[178]符载:《淮南节度使灞陵公杜佑写真赞(并序)》,《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078页。
[179]司马光:《资治通鉴》卷末《进书表》,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9608页。
[180]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首《三朝北盟会编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页。
[181]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序,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3页。
[182]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页。
[18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凡例,康熙五年(1666年)刻本。
[184]恩格斯:《恩格斯致康·施米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03、704页。
[185]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6~708页。
[186]本文原载《红旗杂志》1986年第22期。
[187]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06页。
[188]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六《释史》,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63~274页。
[189]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44页。
[190]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2页。
[19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页。
[192]李大钊:《史学概论》,《李大钊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57~3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