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第3页)
67。[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68。[德]费尔巴哈:《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69。[德]费尔巴哈:《未来哲学原理》,《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70。[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71。[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72。[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73。[德]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74。[德]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75。[德]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76。[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77。[英]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78。[德]狄尔泰:《精神科学引论》,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79。[德]文德尔班:《历史与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80。[德]李凯尔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81。[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82。[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83。[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4。[美]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85。[英]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6。[英]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7。[美]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8。[日]望月清司:《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9。[德]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0。[美]奥尔曼:《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1。[美]古尔德:《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个性与共同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2。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3。高清海:《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4。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5。孙正聿:《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6。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修订版),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7。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8。王南湜:《追寻哲学的精神:走向实践哲学之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9。丰子义:《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0。吴晓明:《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当代解读》,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