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演变(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3][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2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5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3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432—4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462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3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9]《伯恩施坦文选》,1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0]《伯恩施坦文选》,157、1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1]《伯恩施坦文选》,139、140页。

[22]《伯恩施坦文选》,1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3][苏]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分册,20、22、2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24][苏]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分册,29、23、30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25][德]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17、1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6]《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510、31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27]《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215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28]《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26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29]《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676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30]《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495、811页。

[31]列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社会唯物主义,即“社会的(或历史的)唯物主义”(《列宁全集》第2卷,4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2]《列宁全集》第23卷,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3]《列宁全集》第26卷,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4]《列宁全集》第26卷,57页。

[35]《列宁全集》第18卷,341、3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6]《列宁全集》第18卷,3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7][苏]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7页、序言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8]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编:《论布哈林和布哈林思想》,227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39]《斯大林选集》下卷,4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6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44][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见袁贵仁、杨耕主编:《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下册,33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5][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240、241页,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46][德]科尔施(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38页,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