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值观 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期盼与展示(第2页)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的都是该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个人本位。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既是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任务,也是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社会形态的变化同时也就是核心价值的变化。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在价值观上的标志,就是核心价值的变化。我们应当明白,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与以往社会的核心价值不存在继承的问题,因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变革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以及封建主义核心价值的变革;我们应当注意,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能简单地移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因为它们不能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离开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无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任何社会大变动时期都会发生价值重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重估。西方的启蒙运动,是对古希腊罗马时期关于人的思想的一次重估,是被中世纪神学所压抑的古代人文思想的一次重生。中国的“五四”运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重估,是科学和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一次重生。价值重估的积极作用是纠正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片面认识,消极作用是促使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从而使社会在思想观念上处于无序状态。信仰危机的实质是价值观的危机。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一变革最突出的特征和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把现代化、市场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革浓缩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了,构成了一场前无古人、艰难复杂的伟大的社会变迁,它必然引发价值重估的问题,也必然为重建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其核心价值观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社会空间。不管如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也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的这一本质特征,应当也必须是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期盼与展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2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65、7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1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149—1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5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08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73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5、1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1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33、1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3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