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分钟审判(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微博原文:

@张明远-华讯CTO

看到“速达”起死回生,李东升总发文感谢叶教授五日定鼎的新闻,百感交集。不禁想起五年前,在清华科技园顶层会议室,我与当时年仅十九岁的叶濯缨教授的那场谈判。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震撼、也最羞愧的五分钟。

那时,叶教授那篇《不可破译通信协议》的论文刚发表,我们三大运营商闻风而动,都想拿下独家授权。我带着华讯最顶尖的技术团队和商业谈判专家,志在必得。面对长桌对面那个穿着实验服、面容稚嫩的少年,说实话,内心深处难免有一丝轻视。毕竟,他再天才,也不过是个刚成年的学生,商业世界的复杂与残酷,他懂多少?

我率先开口,抛出了我们精心准备的方案,核心围绕着“独家授权”和“价格”,语气热切,但也带着华讯作为行业龙头的优越感。我甚至暗示,我们可以帮助他“处理”掉其他两家的干扰,让他获得最“纯粹”也最“丰厚”的回报。

叶教授安静地听我说完,面前甚至没有一张纸。他没有立刻反驳,也没有讨价还价,只是微微垂眸,那双清澈的眼睛似乎聚焦在了空气中的某个无形之处。然后,他拿过旁边的平板电脑,手指飞快地滑动、点击,构建着某种模型。

会议室里很安静,只有他指尖轻触屏幕的细微声响。我们几位代表交换着眼神,有些不解,也有些不耐烦。五分钟,大概只过了五分钟。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落在我身上,声音没有一丝波澜,如同在宣读一份实验报告:

“张总,根据我刚构建的模型推算,基于贵司现有的技术路径和研发投入比,若不引入新的底层协议,现有通信安全体系的边际效益将在未来18个月内趋近于零。”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地砸在会议室每个人的心上。

“市场竞争力衰减曲线显示,24个月后,被完全淘汰的概率是97。3%。”

那一瞬间,我感觉后背的冷汗一下就冒出来了。我们内部最机密的评估报告,用了几周时间,动用了大量数据,得出的最悲观结论,也只是“五年内面临重大挑战”。而这个少年,只用五分钟,一个便携设备,就将我们的底牌看得一清二楚,甚至给出了更精确、更残酷的时间表。

然后,他才看向我,眼神里没有得意,没有威胁,只有一种纯粹的逻辑追问,仿佛在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所以,您确定要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主要讨论的是授权价格的问题吗?”

我僵在原地,所有准备好的谈判技巧、商业话术,在这样绝对理性的“降维打击”面前,土崩瓦解。他根本不是在谈判,他是在陈述一个我们无法反驳的未来。他手里握着的不是待价而沽的专利,而是能决定我们生死的“诊断书”和“救命药”。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拿捏的天才少年,而是一个已经站在未来、俯瞰整个行业格局的巨匠。他考虑的,早已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如何重构整个通信安全的底层生态。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提出了组建专利池、制定国家标准的方案,将竞争变成了合作,为我们三家,也为国家的通信安全,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五年来,每当华讯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一项突破,我都会想起那五分钟。那不是谈判,那是一堂价值连城的课。叶教授用他无人能及的智慧与格局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从不纠结于眼前的筹码,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规则的制定者。

致敬叶教授。@叶濯缨

---

【此条微博下的热门评论节选】

·热评1(点赞15。2万):“卧槽!五分钟构建模型预测行业生死?!这哪是谈判,这是上帝视角的审判啊!”

·热评2(点赞12。8万):“‘您确定要讨论价格吗?’——叶神这句反问,简直是商业谈判学的天花板级教材!”

·热评3(点赞10。5万):“张总这篇回忆录,把叶神十九岁时的王者之气写活了!那种用绝对实力碾压一切算计的气场!”

·热评4(点赞9。3万):“所以叶神后来促成三大合作,根本不是妥协,而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产业升级!十九岁啊!这格局!”

·热评5(点赞8。7万):“从拯救一家公司到定义一个行业,叶神的风格一如既往:用最硬核的数据和模型,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热评6(来自竞争对手员工):“谢谢张总分享,看哭了。终于理解我们老板当年为什么开完会回来,把整个技术研发路线图都撕了重做……”。。

·热评7(玩梗):“叶神:我只是个搞数学的。商人:不,你是来给我们重新定义世界的。”

---

群名称:老友记

参与人:

·王健(地产与投资集团创始人)

·董国华(重工集团董事长)

·李泽明(金融控股集团主席)

·陈立夫(零售与港口业巨头)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