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围棋(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知道。"叶濯缨平静地整理着西装袖口,"正是这样,才值得作为最后一局。"

他的语气里没有少年人的逞强,只有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笃定。裴行之站在一旁,看着这个自己一手指导的弟子,忽然意识到,这孩子的棋艺早已超越了自己,如今需要的,是一个足够分量的告别。

首轮对手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地方棋王,以力战著称。见到叶濯缨时,他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露出轻松的笑容:"小朋友,待会叔叔让你几个子?"

叶濯缨只是微微欠身:"请多指教。"

猜先,叶濯缨执黑。他开局便祭出了古老的"秀策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对手起初还带着几分戏谑,但随着棋局深入,笑容渐渐凝固。这个孩子的棋,厚重得不像个少年,每一手都透着与年龄不符的老成。

中盘时,对手按捺不住,发动猛攻。叶濯缨不慌不忙,一记精妙的"靠压",借力打力,不仅化解了攻势,反而在转换中取得了实空上的领先。最终以三目半的优势稳稳取胜。

赛后,那位棋王久久凝视棋盘,苦笑道:"我这是在下棋,还是在解一道数学题?"

随着赛程推进,叶濯缨开始引起更多关注。

第二轮,他遭遇一位以计算精准闻名的退役职业初段。这盘棋下得极其细腻,双方在官子阶段仍在反复争夺每一目。叶濯缨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精准度,最终半目险胜。

第三轮,对手是一位擅长制造复杂局面的业余七段。面对对方布下的迷阵,叶濯缨不为所动,始终保持着清晰的判断。在对方自以为得计之时,他突然施出一记绝妙的"鬼手",瞬间逆转局势。

赛后,这位七段选手在复盘时感叹:"我布下的每一个陷阱,他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孩子的棋,已经通了。"

媒体开始用"天才少年横扫成人赛"的标题报道他的表现。观众席上,越来越多的人专门来看这个创造了奇迹的孩子。

决赛的对手,是本届比赛的头号种子——陈远,一位年近五十的业余八段。他年轻时曾无限接近职业段位,后因家庭原因放弃,但在业余棋界始终保持着顶尖水准,以沉稳老辣著称。

这场决赛吸引了众多棋界人士观战。偌大的对局室里,只有落子的清脆声响。

陈远执黑,开局便展现出深厚的功力。他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人,耐心地布网,每一步都力求稳妥,不给对手任何可乘之机。

叶濯缨的白棋则如流水,在黑棋的阵势间灵活穿梭。他的棋看似松散,实则暗藏机锋,始终保持着局面的微妙平衡。

进入中盘,陈远终于亮出獠牙。他在右下角发动突袭,一手凌厉的"点",企图一举击溃白棋。这是陈远的招牌手段,无数强手曾在此折戟。

叶濯缨陷入思考。

对局室内外,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裴行之紧张地握紧了拳头,叶守拙的额角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二十分钟后,叶濯缨动了。他没有选择常规的应对,而是下出了一记石破天惊的"碰"!这一手完全超出了陈远的预想,打乱了黑棋的所有部署。

陈远的脸色变了。他反复推演,发现这步看似冒险的棋,背后竟藏着极其精妙的后续变化。无论黑棋如何应对,白棋都能在局部获得便宜。

棋局由此进入白棋的步调。但陈远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立即调整策略,转而经营上方大空,试图以厚实取胜。

接下来的进行,堪称官子艺术的教科书。叶濯缨展现出惊人的细腻,在有限的空間里最大限度地压缩黑棋的实地。他的每一手都经过精确计算,不给对手任何翻盘的机会。

当时钟指向第四个小时,棋盘上最后一个单官被收完,裁判开始数子。

整个对局室静得能听到针落的声音。

"黑棋184子,白棋胜,半目。"

颁奖典礼上,主办方将象征冠军的奖杯和巨额奖金支票递到叶濯缨手中。闪光灯此起彼伏,将这个十一岁少年的身影定格在无数镜头中。

陈远走到他面前,郑重地说:"你的棋,让我看到了围棋的另一种可能。希望你在其他领域,也能绽放这样的光芒。"

叶濯缨深深鞠躬:"谢谢指教。"

赛后,当记者问及未来的打算时,叶濯缨只是淡淡地说:"围棋教会我的,是如何在复杂中寻找最优解。现在,我要去解一些更大的题目了。"

棋盘上的传奇就此落幕,而属于叶濯缨的真正传奇,才刚刚开始书写。那纵横十九道上的修行,那些在黑白世界里领悟的智慧,都将化作他未来攀登科学高峰时最坚实的阶梯。此时的他,在棋坛已是一个传说。同龄人早已不是他的对手,他甚至开始在一些允许青少年参加的成人业余赛中崭露头角,与各路名家交手,胜多负少。

这个刚刚在棋坛完成“收官”的少年,心中早已规划好了另一条更为壮阔的征途。他存放在母亲那里的账户,连同他这些年默默积攒的私蓄,总额已达到一百五十万。

这凝聚了他六年棋道生涯、凝聚了无数胜利与智慧结晶的一百五十万,即将成为他撬动未来的第一块基石,棋盘上的星辰初芒已然闪耀,而真正的星辰大海,正等待着他扬帆起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