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朋友圈(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震惊全球的授权发布会过去四天。

这四天里,关于“叶氏固态电池”的讨论非但没有平息,反而以更加汹涌的态势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叶濯缨的名字,连同“宁德时代”、“比亚迪”、“技术暂不授权海外”这些关键词,持续霸占着全球主流媒体、财经版块和社交网络的热搜前列。

学术界仍在孜孜不倦地解读那篇《自然》封面论文的每一个细节,试图完全理解“协同涨落场调控”这一颠覆性思想的精妙之处,相关领域的研讨会、线上论坛几乎挤爆。

产业界经历着冰火两重天。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一片欢腾,股价飙升,合作询盘如雪片般飞来;而国际巨头们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紧急会议连绵不绝,研发预算被疯狂追加,试图寻找替代技术路线或谈判突破口,却处处碰壁。

资本市场的波动愈发剧烈,围绕着“固态电池”概念,无数资金在疯狂地涌入涌出,试图在这场已然明晰的产业巨变中分得一杯羹。

各国政府的关切级别不断提升,外交渠道暗流涌动,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施加影响,改变那“暂时不授权”的决定。

普通民众则通过各种科普文章和媒体报道,逐渐理解了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生活巨变——更远续航、更安全、充电更快的电动车,以及更稳定、更高效的绿色能源存储。叶濯缨的形象,在“天才科学家”之外,更被赋予了“国家英雄”、“产业救星”的光环。

这四天,叶濯缨本人却仿佛从这场由他亲手掀起的风暴眼中消失了。他没有接受任何后续采访,没有出席任何庆功活动,甚至连清华园里,都很少见到他的身影。据少数能接触到他的人透露,他要么待在能源材料实验室里,对着新的课题沉思,要么就回到了与汤睿的公寓,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

这种极致的低调与他引发的极致喧嚣,形成了无比强烈的反差。

直到第四天傍晚,一个平静无波的时刻。

叶濯缨那个几乎长草,却拥有无数隐形关注者的私人朋友圈,突然更新了。

没有预告,没有铺垫。

文案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还是13岁那句话: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希望我们国家的新能源行业,电池行业越来越好。」

配图是一张极具设计感和象征意义的图片: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封面——那展现着离子流畅穿梭的、充满未来科技感的结构图,与他手绘的、简洁清晰的“叶氏固态电池”核心结构示意图,以一种半透明的方式完美地叠合在一起。科学的前沿探索与产业的坚实蓝图,在此刻交融,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理论,已照进现实。

这条朋友圈一经发布,如同在已经沸腾的舆论油锅里,投入了一颗火星。

瞬间引爆!

第一个点赞和评论的几乎是秒速出现——是汤睿。他只评论了一个旋风的表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紧接着,赵文嘉转发并评论:「从13岁的图像修复算法,到28岁的终极电池,‘好风’一直都在!叶神,啥也不说了,深度求索永远是你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受益者!【膜拜】」叶濯舟紧随其后:「嗯,这风够大,把我LunarHorizon的股价都吹高了十几个点。所以,下次优化生产线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狗头】」(一如既往的傲娇风格)

裴行之的评论则充满温情与感慨:「初心不改,青云之志。为吾辈有你而荣。」

王斯、刘曼、沈致远等一众核心圈好友纷纷现身,点赞评论瞬间刷屏。他们的出现,仿佛是对前几天那场“朋友圈凡尔赛”聚会的无声呼应,进一步印证了那个以叶濯缨为核心的顶级圈层的真实存在与紧密团结。

但这仅仅是开始。

汤睿、赵文嘉、叶濯舟等人的转发和评论,本身就带着巨大的流量。他们的朋友圈截图被迅速传播到各大社交平台。

媒体蜂拥而至,时刻紧盯着叶濯缨任何风吹草动的媒体们,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立刻将这条朋友圈内容加工成各种新闻快讯。

「叶濯缨首发声!引用13岁名言展望中国新能源未来!」

「‘好风凭借力’!叶濯缨朋友圈袒露心声,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风暴眼中的平静:叶濯缨用一条朋友圈回应全世界!」

微博:#叶濯缨好风凭借力#、#13岁的格局#等话题瞬间空降热搜前五,阅读量秒破十亿。网友们疯狂转发、评论、制作表情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