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物前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契机:一场“不对等”的围棋与叶濯缨五岁那年夏天。

彼时,刚完成小学跳级的叶濯缨,已是京城教育圈小有名气的天才儿童。而二十岁的裴行之,已是华瑞医药板上钉钉的接班人,斯坦福生物医学工程与商学院双料硕士在读,假期回国,受好友叶濯舟(叶濯缨的哥哥)之邀,至叶家位于西山的老宅做客。

那是一个午后,紫藤花架下,茶香袅袅。

大人们在客厅高谈阔论,话题涉及全球经济、医药政策与奢侈品市场的最新动向。裴行之素来不喜过于喧闹的社交场合,便信步走到庭院中透气。

然后,他看到了那个坐在石凳上,正与自己下棋的孩子。

孩子很小,坐在高高的石凳上,双脚还够不着地,微微晃荡着。但他面前的棋盘上,黑白双子却厮杀得异常激烈,布局深远,杀伐果断,全然不似孩童手笔。

裴行之自身也是围棋爱好者,段位不低,一时见猎心喜,便走上前去。

“小朋友,自己跟自己下棋,不无聊吗?”他声音温和,带着一丝属于年轻继承人的沉稳。

叶濯缨抬起头,露出一张过分清秀漂亮的脸蛋,眼神却澄澈而平静,没有丝毫怯生。“不会。左手和右手思考模式不同,是有博弈乐趣的。”他顿了顿,看着裴行之,“您会下吗?可以陪我下一局吗?”

那语气,不是请求,更像是一种基于平等的邀请。

裴行之觉得有趣,从善如流地在他对面坐下。“好。不过我比你年长十五岁,让你三子。”

叶濯缨却摇了摇头,小手利落地将棋子收回棋罐,语气淡然:“不用。让子会影响对局模型的计算。请公平开局。”

裴行之微微一怔,随即笑了。“有意思。那便依你。”

棋局开始。

裴行之初时还带着些许陪孩子玩玩的心态,但很快,他的神色便凝重起来。叶濯缨的棋风极其冷静,计算力惊人,每一步都如同经过精密推导的数学公式,没有丝毫冗余的情绪,却又在平稳中暗藏杀机。中盘一处劫争,叶濯缨展现出的复杂计算和长远布局能力,让裴行之背后微微沁出冷汗。

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调动全部棋力应对。

最终,棋局以裴行之微弱的半目优势险胜。他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比完成一场艰难的并购谈判还要耗费心神。

“你很强。”裴行之由衷赞叹,看着眼前这个仿佛从古画里走出来的小少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远没有这样的棋力。”

棋局终了,那半目之差的胜负悬于棋盘之上,如同紫藤花架上将落未落的一滴晨露。

裴行之看着对面那小小的孩子——叶濯缨并没有像寻常孩童那样因输棋而流露出懊恼或不甘,他只是微微偏着头,清亮的目光在棋盘的关键处缓缓巡弋,仿佛在拆解一道刚刚被证明完毕的几何题,专注而沉静。

“您在一百六十七手,右下角的处理,”叶濯缨伸出纤细的手指,精准地点在棋盘的那个交叉点上,声音带着孩童特有的清越,却又奇异地平稳,“故意卖了个破绽,诱使我打入,实则是为了加固中腹,并留下了后续劫争的伏笔。这步棋,牺牲了约三目半的实地,但换来了全局的主动权和至少五目以上的潜在收益。很精妙。”

裴行之彻底怔住了。

一个五岁的孩子,不仅精准复盘了关键一手,更用近乎职业棋手复盘般的语言,冷静地分析了得失与战略意图。这已经不是"聪明"可以形容,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对复杂系统和博弈逻辑的深刻洞察力。

他压下心中的波澜,饶有兴致地问:"那你当时,为什么还是选择打入呢?"

叶濯缨抬起眼帘,看向裴行之,眼神纯粹:"因为计算显示,即使您获得中腹优势,我在左上和右边形成的潜力,如果处理得当,最终目数差距会在两目之内。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风险区间。只是……"他顿了顿,似乎在检索刚才的思维过程,"我在后续第一百八十九手对劫材价值的判断上出现了百分之七左右的偏差,导致了最终的半目之差。"

百分之七的偏差。裴行之听着这精确到近乎严苛的自我剖析,不禁哑然。这孩子的内心,仿佛装着一台精密的计算仪器。

"已经很了不起了。"裴行之由衷地说,他拿起茶壶,给叶濯缨面前的小茶杯续上温水,这个动作自然而然,仿佛面对的是一个平等的同辈友人。"你的计算力和大局观,是我见过的这个年纪里,最好的。"

"谢谢。"叶濯缨礼貌地道谢,双手捧起茶杯,小口地喝着,目光却依然停留在棋盘上,似乎在继续消化刚才的棋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