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经意地触动(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破茧”项目在磕磕绊绊中艰难前行。唐婉诗像一位技艺高超的走钢丝者,在唐禹哲设下的财务、流程限制与项目本身所需的创新突破之间,寻找着微妙的平衡。她展现出惊人的耐心和手腕,一方面用扎实的数据和逐步呈现的成果,慢慢瓦解着董事会部分成员的疑虑;另一方面,则对那些试图通过拖延、设卡来阻碍项目进展的保守派,施以精准而有力的回击。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提出构想的设计师,更像一个运筹帷幄的将领,调动手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她发现,秦伍无意中提起的、关于“透过语言看本质”的“怪癖”,在某些时候竟能提供意想不到的视角。在一次与市场部争论目标客群定位的会议上,她引用了秦伍曾分析过的、某个当红偶像在访谈中无意流露出的、与其公众形象相悖的价值观碎片,成功佐证了自己对Z世代群体“慕强”与“反叛”并存的心理洞察,让对手一时语塞。

项目在缓慢而坚定地推进,初版样衣开始在工坊里由老师傅们手工打磨。一种压抑着的、期待与不安交织的氛围,开始在“华裳”内部弥漫。

唐禹哲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心中的天平,在“利用”与“防范”之间摇摆得更加剧烈。唐婉诗展现出的能力越强,他既欣慰于这把“刀”的锋利,又恐惧于它可能伤及自身。他需要更多筹码,更需要一个契机,来测试这把刀的忠诚度,或者说,可控性。

这天,他把唐婉诗叫到办公室,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凝重与“信任”的表情。

“婉诗,‘破茧’的进展比预期要好,你辛苦了。”他开场先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但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外部问题,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最终落地,甚至关系到‘华裳’的声誉。”

唐婉诗心中微凛,面上不动声色:“叔叔请说。”

唐禹哲将一份文件推到她面前。“我们之前合作的一家主要面料供应商,‘云织坊’,他们的创始人赵总,最近遇到点麻烦。他儿子在美国留学,卷入了一起不太好的案件,现在急需一笔资金周转,处理那边的法律事务。”

唐婉诗快速浏览着文件,里面是“云织坊”近期的财务简报和一些模糊的海外报道截图。

“赵总找到我,希望我们能提前支付下一季度的货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三十的额度。”唐禹哲的声音压低,带着商场上常见的、心照不宣的意味,“他知道‘破茧’项目对他们提供的几种特殊面料依赖性很高。”

这是赤裸裸的趁火打劫,也是试探。唐禹哲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抛给她,用意再明显不过。如果她拒绝,万一“云织坊”真的断供,项目延误的责任在她;如果她同意,就等于默认了这种不合理的、甚至可能涉及违规的财务操作,留下了未来可能被攻击的把柄。

“赵总的为人,我还是信得过的,毕竟是多年的老伙伴。”唐禹哲观察着她的反应,语重心长,“但公司的流程和风险控制,也不能不顾。婉诗,你看……这个事情,怎么处理比较妥当?毕竟,‘破茧’是你一手推动的,你对供应链也最了解。”

他把选择权,连同风险,一起抛给了她。

唐婉诗合上文件,抬起眼,目光清亮:“我明白了,叔叔。这件事交给我来处理吧。我会尽快约见赵总,了解清楚情况,寻找一个既能保障项目推进,又符合公司规定的解决方案。”

她没有立刻表态支持或反对,而是将问题接了下来,准备亲自去面对。这既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谨慎。

唐禹哲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随即又被更深的探究取代。他点了点头:“好,你去谈。注意分寸。”

离开叔叔的办公室,唐婉诗立刻着手调查“云织坊”和赵总儿子事件的更多细节。她动用了自己在国外的一些人脉,很快得到了一些与唐禹哲提供的、语焉不详的报道不同的信息。事情似乎并不像表面上那么严重,更像是一场可以被熟练律师团队解决的、基于文化差异的误会。

而“云织坊”近期的财务状况,也并非如其表现出来的那样岌岌可危。

一个模糊的猜测在她心中形成。这或许不完全是赵总的自作主张,背后可能有着叔叔的默许甚至推动,目的就是将她置于两难境地。

就在她凝神思考对策时,手机响了,是秦伍。

「唐小姐,您今天心情不太好?」后面跟了一个小心翼翼观察着的小猫表情。

唐婉诗有些讶异于她的敏锐。她们最近的联系并不频繁,大多是她加班至深夜时,秦伍会“恰好”发来问候,或者分享一首安静的曲子,一段有意思的文字,像无声的陪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