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羽毛(第1页)
唐禹哲的回复比预想中来得快,语气是长辈特有的、带着一丝刻意亲热的官方口吻,约她三天后在集团总部附近的私人会所共进午餐。
意料之中。唐婉诗放下手机,脸上没什么表情。她这位叔叔,胆小又多疑,她突然回国,他必定心中畏忌。这顿午餐,是试探,也是安抚。
还有三天。她需要更好地了解现在的“华裳”,从内部,也从外部。
接下来的两天,唐婉诗像一抹游魂,穿梭在上海的各大商圈。她不仅仅是逛“华裳”的店铺,也去它的竞争对手那里,看陈列,摸面料,观察顾客流和销售人员的状态。她的速写本上,除了设计草图,更多了密密麻麻的分析笔记:价格区间、营销话术、客流峰值……
高强度的工作让她的大脑持续处于亢奋状态,但心底某个角落,却空落落的。这座她长大的城市,如今熟悉又陌生,像一个装饰华丽的巨大舞台,她却站在台下,冷眼旁观。
第二天下午,她拐进了法租界一条安静的小马路。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暂时隔绝了主街的喧嚣。她看到一家门脸很小的独立书店,橱窗布置得很有品味,陈列着一些原版艺术书籍和独立杂志。
一种寻找慰藉的本能,让她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书店里很安静,只有淡淡的咖啡香和旧纸张特有的味道。她漫无目的地在书架间穿梭,指尖划过书脊,最终停在一本厚厚的《二十世纪服装结构演变史》前。这本书她大学时读过电子版,但纸质版的厚重感,是屏幕无法替代的。
她踮起脚,想去够最上层的那本。
另一只白皙修长的手,几乎同时伸向了同一本书。
唐婉诗微微一愣,侧过头。
旁边站着一个女孩。很年轻,看起来比她小几岁,穿着简单的米白色棉麻连衣裙,外面罩着一件浅咖色针织开衫。她的头发柔软地披在肩头,眼神清澈,带着一点怯生生的歉意,像林间突然见到生人的小鹿。
看到她的第一眼,她便不禁想起校园时期的自己,不只是因为她的那张脸更是她给人的那种纯真感。
“啊,对不起,您先请。”女孩的声音也很轻,带着柔软的南方口音,立刻缩回了手,脸上泛起一丝薄红。
“没关系,我也是随便看看。”唐婉诗放缓了语气,她拿下了那本书,沉甸甸的。
女孩却没有离开,她的目光落在唐婉诗随手夹在臂弯里的速写本上,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和纯粹的欣赏:“您的本子……很好看,是自己在用吗?”
唐婉诗的速写本是意大利手工定制,皮质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但质感依旧出众。
“嗯,画点草图。”唐婉诗淡淡回应,并不想多谈。
“您是设计师吗?”女孩的眼睛亮了起来,那光芒很干净,不带任何功利性的探究,“我看您的手指,就很像艺术家的手。”
这话有点孩子气的直白,却奇异地并不让人讨厌。唐婉诗难得地没有感到被冒犯,反而晃了下神。已经很久没有人注意过她的手了。
“算不上,只是兴趣。”她顿了顿,看向女孩,“你也对服装史感兴趣?”
“嗯!”女孩用力点头,表情很认真,“我觉得衣服是穿在身上的故事,面料、剪裁、结构……都在无声地诉说那个时代和穿着者的心情。比很多言语更真实。”
唐婉诗心中微微一动。这话,母亲也说过类似的。
她不由得多看了女孩一眼。她很瘦,显得有些单薄,像一片随时会被风吹走的羽毛。但她的眼神却异常专注和沉静,与她那略显柔弱的外表形成一种微妙的反差。
“说得很好。”唐婉诗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温和。她将手中的书递过去,“你先看吧,我可以找别的。”
“不不不,”女孩连忙摆手,像是受宠若惊,“我只是随便翻翻,您看起来更需要它。而且……”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指了指书店角落的咖啡区,“我就在那边做点笔记,如果您看完,方便的话,能让我稍微浏览一下里面的插图吗?就一下下。”
她的请求小心翼翼,又带着点学术般的纯粹,让人难以拒绝。
唐婉诗看了看那个安静的角落,又看了看眼前这双充满恳切的眼睛,点了点头:“可以。”
她拿着书,也走向咖啡区,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女孩则在她斜对面坐下,从一个大帆布包里拿出笔记本电脑和几本厚厚的心理学书籍,安静地开始工作。
阳光透过窗户,暖暖地照在两人身上。书店里流淌着低回的爵士乐。